梁梓敦(安寧服務社工)
有不少家長或成人都認為不應與兒童談死亡,一方面認為他們年紀小,未明白什麼是死亡。另一方面擔心過早提及死亡會令他們感到害怕,繼而對成長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即使家長或成人從不在兒童面前提及死亡,並且盡力保護他們避免接觸任何與死亡有關的資訊,是否就代表他們不會在其他渠道認識死亡資訊?
2007年,美國進行了一項有關電視節目與健康的研究,結果顯示美國的兒童在小學畢業前(大約12歲)會親眼目睹共8千宗兇殺案,在18歲前更會目睹4萬宗兇殺案及20萬宗暴力事件。或許不少讀者都會對這研究結果感到震驚,然後開始非常嚴謹地過慮孩子觀賞的電視節目,務求盡力保護孩子免受影響。可是,即使家長從不在家播放有暴力情節的電影或電視劇,其實都無法阻止他們接觸這些兇殺和暴力事件,因為兒童大多數目睹的暴力事件和兇殺案其實是來自動畫和電子遊戲。當你仔細觀賞動畫及電子遊戲內的情節時,就會發現暴力和殺人情節比比皆是,例如日本的超人動畫,每集的怪獸最終都會被超人殺死;又例如會變身成戰士的美少女,壞人最終都會被主角殺害;再例如在電子遊戲中,每次都要拯救公主的鬍子兄弟,被他們踏死的栗子怪和烏龜實在數之不盡。除非家長完全禁止孩子接觸電視機、平版電腦及手提電話等器材,否則近乎沒可能徹底禁止他們接觸到以上的畫面。另外,即使家長從不在家中提及死亡,他們仍有可能在朋輩中獲得這些資訊。因此,認為兒童不需要在年幼時認識死亡,可能只是成人一廂情願的想法。與其用盡辦法保護兒童遠離死亡資訊,不如抱持開放和誠實的態度與他們談論死亡,讓他們明白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必經階段。
父母通常都是孩子第一個學習的對象,如果父母自己都忌諱談論死亡,孩子普遍也會迴避死亡,並容易認為死亡是一件負面及恐怖的事。相反,父母如果能夠開放地與孩子一起探討和分享生死教育,非但不會影響兒童的正常成長,反而會成為一層保護網,當他們在成長路上面對親友離世時,出現嚴重而長期哀傷的機會可大為減少。再者,生死教育會令兒童學到失去是可以隨時發生,從而培養出珍惜和感恩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