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4年6月, 健康寶鑑

(祝君康寧) 精神分裂症

魏玥/陳慧賢/黃志基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常常表現出幻覺、妄想、感情麻木、社交能力下降、認知障礙、焦慮和抑鬱等症狀,並可能出現失眠、糖尿病等併發症。目前,精神分裂症尚無法完全治癒,但通過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症狀。目前廣泛應用的治療首選是抗精神病藥物(Antipsychotics)。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上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幻覺、妄想等症狀,但可能引發錐體外系副作用(如震顫、抽搐、帕金森症等)。為了減少副作用,在上世紀70年代推出了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在改善症狀的同時不會明顯增加錐體外系副作用,但可能導致體重增加、代謝紊亂和糖尿病等問題。

通常情況下,精神分裂症需要終身治療,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需要每天口服,但約有六至八成的患者難以堅持。為此,從1966年開始,長效注射抗精神病藥物(Long-Acting Injectable Antipsychotics)開始問世。患者只需每兩週至6個月接受一次注射,就能夠維持疾病穩定。目前常用的長效注射抗精神病藥物包括每月一次的Paliperidone (PP1M)和每三個月一次的Paliperidone (PP3M),以及每月一次的Aripiprazole。2022年,每六個月一次的Paliperidone (PP6M)批准上市。研究表明,相較於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復發率更低,並且沒有額外的副作用。此外,越早開始使用長效注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效果越好。

儘管藥物治療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療方式,但在必要時,還可以採用其他非藥物治療方法來增強療效。腦電蕩治療是一種有效改善重性精神疾病症狀的方法。在患者全身麻醉的狀態下,通過微弱電流刺激患者的大腦,以恢復腦內化學物質的平衡。常見副作用是記憶力減退,但通常會很快恢復。此外,精神分裂症常常會對社交和職業功能造成損害。因此,心理社會干預被視為藥物治療的補充,包括個體治療、家庭心理教育干預、社交技能訓練、認知行為療法、教育計劃和就業支持等。

總體而言,目前的醫學治療手段能夠顯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但需要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家屬和社會的支援也是至關重要的,鼓勵患者重新融入社會、維持角色功能,減少患者的羞恥感,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減少疾病復發的風險。

作者:
魏玥(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博士)
陳慧賢(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教授)
黃志基(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