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恆
上期為讀者介紹保加利亞的第二大城普羅夫迪夫(Plovdiv),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城市如何盛載歷史。文中提及市外具3,000年歷史的帝王谷陵墓,但普城外圍又豈止一個名勝!讓本文帶大家遊走其他景緻。
流水淙淙的羅馬浴池
從普市的羅馬廣場往北開車約45分鐘,便到達另外一個羅馬古鎮希薩里亞(Hisarya)。在城外不遠便能感受到羅馬帝國為何能雄霸歐洲,就算是僅存的城牆也氣勢磅礡。那從細磚砌成的圓拱城門實在是巧奪天工,2,000多年來屹立不倒並非僥倖。可是,最令人神往的是市內仍然運作的羅馬浴池。在歐洲能看到的浴池遺址多不勝數,但仍在引溫泉水及讓遊客試試水溫的則寥寥可數。希鎮的浴池水不單讓遊客觸摸,其完整程度更是無出其右,整個浴場的面積不比現代的水療中心小。溫泉水有舒緩關節炎之效,浴場外有古典小亭,不時看到市民攜大水樽取泉水。
街頭藝術村
在華人世界,街頭的牆壁上繪畫被稱作塗鴉,有貶抑之意。可是,經世界不同的文化渠道作正面報道及賞析後,我們漸漸把其看成一種無拘無束的藝術型態而稱之為街頭藝術。前文也介紹過在普市的壁畫,但它們散落各個街頭,並不集中;而在薩里亞鎮旁的捷尼撒爾村的一群創作便不同了。村內的每一道牆都被來自保加利亞及波蘭的藝術家留下自己的心血傑作,把從前製作鐵器的小村化為街頭藝術村,也是全世界最別開生面的戶外畫廊。我在保加利亞的導遊認識開拓藝術村的派利安高夫伉儷,丈夫雲迪是本地藝術家而太太加達智娜來自波蘭。他們在10年前得村民批准後,開始聯合本地及波蘭的藝術學院來在捷村的牆壁及圍欄作畫。而在2015起便舉行年度街頭藝術展,在2018年更成為紐約現代藝術館(NOMA)第一座官方戶外分館。村內大部分作品也是人像,有些則是畫壁大師如莫奈、畢加索等的名作。他們的畫作是要體現藝術村的宣言,其重點是要透過藝術來活化社區,聯繫人群及加深不同文化與背景的融合。
絕嶺上的「太空飛碟」
在街頭藝術村往帝王谷方向開車約一小時,便到達一列山峰。最高的一峰有一座看似飛碟的物體,遙距觀之還以為是外星人侵襲地球的總部。原來這是一座保加利亞共產時期的高幹會議中心,有點像中國的北戴河。會議中心在保加利亞步向民主後已荒廢,前幾年還容許遊客進內參觀,但現因失收嚴重而封閉。除了觀看共產時代的遺跡外,場外能看到的風光也十分怡人,圍繞山峰的行山徑更是登高者的寵兒。
後記:共產主義的愛與恨
希薩里亞是Patrick帶我家遊普羅夫迪夫的最後一站,他載我們到機場的途中我問他有關共產時代的生活。他說當時年少,感受不大,只是資源較現在貧乏多了。家中長者覺得當時的生活壓力較低,而政治權利也是同樣地低;新生代則絕對不留戀共產管治,但希望社會資源能較公平分配。眼看資本主義在冷戰結束後毫無制約地擴充,加劇社會的不公,我其實很明白他們的心情,尤其在記起共產主義最常用的抗爭歌曲《國際歌》原文中的兩句時(Le droit du pauvre est un mot creux──貧苦大眾的權利是空話,L’égalité veut d’autres lois──平等渴求另一法則),萬般滋味霎時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