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4年6月, 健康寶鑑

(心安家寧) 失胎,難被理解的哀傷

梁梓敦(安寧服務社工)

失胎即是流產,又可稱為小產,與墮胎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選擇墮胎的女士,是將一個原本能夠健康生產的胎兒,用人為的方法終止其生命。墜胎是當事人的主動選擇。至於失胎,往往是被動的,而且會產生一份巨大的失落和悲傷,因為父母原本都很期待孩子的出生,但當醫生宣佈胎兒已在腹中死亡,又或者發現患有嚴重缺損而無法繼續成長或順利出生,一切盼望都會化成絕望。

不少失胎父母都表示他們的哀傷難以被別人理解,甚至有很多人都認為只要儘快再次懷孕,成功產下另一位孩子,就可以放下或忘記曾經失去的傷痛。

我曾經談到,哀傷的主要原因是愛、回憶和連繫。對大部分人來說,胎兒的存在是頗為抽象。一方面知道這個小生命是真實存在,但另一方面,卻從未親身見過、聽過或觸摸過這孩子,因此彼此之間根本就未能產生任何愛、回憶或連繫。但對失胎父母來說,尤其是母親,絕對是世上最真實感受過夭胎曾經活着的人,她有最真實的懷孕回憶和最親密的連繫,並且曾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和能力去保護胎兒。由察覺自己懷孕那一刻開始,母嬰關係就已經開始,所以這孩子不論出生與否,她都是面對極度悲傷的喪嬰之痛。

世界各地有不少相關的研究都指出,每100位懷孕女士,最終大約有15%-18%會經歷失胎。如果你嘗試問問身邊的女性親友,都可能發現她們原來曾經歷失胎,但卻悄悄放在心底裡很多年,沒有與其他人分享,亦沒有好好處理這份哀傷。箇中原因或許就是發現身邊的人根本無法理解她們的心情,甚至試過受到其他人說話帶來的傷害。有一位已經接近60歲的女士與我分享,她30多年前經歷過兩次失胎,卻沒有處理那份情緒。即使事件已經過了很長時間,但她在分享時仍然流淚滿面。

在華人的文化中,我們實在甚少提及失胎和相關的悲傷議題,但它的普遍程度,以及對個人精神健康和夫妻關係的影響絕對是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