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0年10月, 閒情小品

個人主義與團體精神

楊朱麗娟

新冠病毒是近百年來最難對付的一個高度傳染性病毒,變種不斷,在世界各地一波又一波地爆發。戴口罩是有效防止疫情蔓延,既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的簡單方法,可是有人卻不願意,也反對別人佩戴,甚至因此而動武。口罩已經成為個人自由和公共衛生的爭議點,引發不少風波。

電視新聞上見到一個沒戴口罩的男士,不理會超市對顧客戴口罩的要求,硬要進入,因而與超市員工打起來。他堅持有不戴口罩的自由,卻漠視超市的規矩。類似的事件到處發生。

個人權利和自由是今日社會所強調的價值,在這個高舉人權的世代,個人主義也不知不覺地在提升,本來人類已經是非常自我中心的了,隨著個人主義的興起,各人更是事事從自己的角度作判斷,往往從自我利益著想,不考慮他人甚至群體的好處。其實極度的個人主義,自私的自我中心,對社會而言就是災害。

在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社會風氣下,我們自然地跟隨眾人的步伐,有風駛盡帆,有權用到盡,爭取個人最多的利益,花錢去吃就理所當然地吃得好,去玩就得要最高的享受,凡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要去獲取,去爭奪,忘了整體利益,甚至不擇手段,損害整體利益。誰不知團體受虧損,集體受到傷害,始終個人利益也會失去!忘記自己本是團體中的一分子,只追求自我的完善,自我的好處,結果是整體的瓦解!

在《教學的勇氣(The Courage To Teach)》一書中,Parker J. Palmer論述個人主義與團體精神時,他道出一個故事:在一個研讀會上,大家閱讀《心靈的習慣》一書,這書提出個人主義已經取代了社會傳統,大家希望能自由地作自己,為自己作決定,表達自己,甚至「自私」,人人要表達自我,不喜歡受約束的狀況。在討論當中,有一個年輕人講述他曾被警察誤指走私毒品而被逮捕,最後警方發現拉錯了人。原來他是一名優秀的學生,有堅定的信仰,又有人文修養,在校園裡以品德見稱,於是他的被捕就成了一個笑話。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控訴警察呢?說不定你可以一夜致富。」全班安靜下來,聽他解釋為何不控訴警察,他竟用上「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來為警察辯護。Parker J. Palmer說:「這是在對自我的追尋背後有著強烈的團體意識和歸屬感,使他多了一份寬容和謙厚,他選擇了原諒警察,而不是選擇發財的機會。」

如果大家都學效這學生,抱著別人也有犯錯的時候,就容易對別人寬容一點;抱著不賺到盡,不去到盡的心態,別人就有多些的生存空間,整體的福利也會推進一點。交易不盡壓價,別人生活會好一點,社會就和諧一點;凡事不去「得理不饒人」,自己就會謙和一點,心境會寛濶一點;利益發生衝突時,大家將就一點,退讓一點,待人寬厚一點,社會便快樂一點,整體也會幸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