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4年4月, 健康寶鑑

(心安家寧) 用繪本跟孩子談死亡

梁梓敦

兒童並非對死亡一無所知。有時向兒童隱瞞家人患有重病或死亡,反而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困擾,甚至有被親人遺棄的傷害,所以跟兒童坦承談論死亡很重要。

當然,實際執行時會遇到不少困難。死亡本身就是非常沉重的話題,因此成年人應以較為輕鬆活潑的方法引起兒童的興趣,然後逐漸引導至深入討論和分享。筆者曾撰寫兩本生死教育繪本《一直陪着你》和《我永遠是你們的孩子》,第一本是有關兒童面對父親遇到意外突然死亡的故事,書中分享了與孩子共讀繪本的四步驟:

第一步 HOOK:意思是勾,即閱讀前先用與故事內容有關的小遊戲、音樂、相片或玩具等,引起孩子興趣。例如《一直陪着你》的主角是抹香鯨一家,因此建議成年人先在網上尋找跟抹香鯨有關的資料或影片,然後向兒童介紹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外型和喜歡的食物等。這能有效提升兒童的投入感,並且讓他們同理故事角色的遭遇和感受。

第二步 BOOK:與兒童一起仔細閱讀每頁內容。成人可先用自己的言詞,活潑地描述每幅圖畫的圖案和發生的事,然後再讀出該頁內容,切勿只是逐字讀出每個句子。請緊記,繪本中能夠吸引兒童注意力和興趣的必然是圖畫而非文字,所以成年人應該先預讀該故事一次,然後記下圖畫中一些比較特別的部分,那麼在共讀時就可特別指示出來。

第三步 LOOK:共讀完成後,下一步是給予兒童發問或分享感受的機會,最簡單的方法是問他們對哪一頁的圖畫或內容印象最深刻,然後再問箇中原因。成人亦可預先擬定一些問題引導兒童開展討論,例如「故事中的爸爸遇到了什麼事?」「當故事中的孩子知道爸爸死亡後,為什麼發脾氣?」「那孩子表示非常掛念爸爸,那麼她最後有沒有見到爸爸?她又在哪裡見到爸爸?」

第四步 TOOK:將書中信息與現實生活連結。如果共讀的對象是喪親兒童,可以將故事主角的經歷與該兒童的真實經歷連結。例如《一直陪着你》的最終訊息是,即使爸爸已經離世,但他的愛仍然存在於孩子的生命當中,永遠陪伴着他成長。成年人可藉此肯定喪親兒童與逝者的關係是不會因死亡而消失。若然讀者並沒有喪親經歷,則可以藉故事讓他們明白,死亡是隨時都會發生,因此要學懂珍惜眼前人。

生死教育應該由孩童時候展開,因為每個生命都必會經歷死亡,而繪本就是其中一種有效而容易應用的媒介與兒童談論死亡。

現今坊間已經有很多不同題材的生死教育繪本可供選擇,只要逛逛書店或圖書館,必定會找到適合的繪本與孩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