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4年3月, 健康寶鑑

(心安家寧) 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嗎?

梁梓敦(安寧服務社工)

黃小姐自從丈夫因病去世後,經常感到悲傷難過,但每當在自己的年幼女兒面前,她都會強行壓抑自己的哀傷,儘量令自己保持平穩的情緒。她選擇這樣做是因為一直以來,當孩子感到傷心或害怕時,父母都會給予安慰和保護,因此她擔心自己的悲傷反應會嚇怕年幼的女兒,甚至在女兒心中留下陰影。

家長絕對是兒童最重要的依靠,也同時是兒童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如果家長選擇逃避和隱藏自己的哀傷,孩子極有可能會用同樣方法處理悲傷。過去數月,香港已經發生了數十宗令人心碎的學童自殺事件,死者由小學生至大專生都有。事件發生後,不少專家都表示身邊親友要多細心留意學童的異常情緒和行為,同時亦鼓勵學生遇到情緒困擾時,不要埋藏在心裡,而應該主動尋求協助。

當孩子慢慢成長,除了期望他們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能夠勇敢和堅強面對,亦希望他們懂得將負面情緒表達出來。可是,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未在父母身上學習到表現悲傷是一件正常的事,又或者他們觀察到的是將情緒壓抑和埋藏,試問他們在未來又怎能成為一位善於表達情緒的人呢?

有一套廸士尼動畫《Inside Out》,戲中用五個可愛的角色代表每個人的五種常見情緒,而他們都是住在我們的腦袋中。其中一個角色Joy代表着快樂,她認為理想的生命就應該只擁有快樂,所以她用盡方法去阻止主角悲傷。另外一個角色Sadness就代表悲傷,她在最初的時候一直都質疑自己的存在價值。直到最後,這兩個角色都明白:悲傷不是負面的東西,反而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透過悲傷,人與人之間會產生出安慰和憐憫,彼此的距離才可以拉近。

父母是孩子的保護者,但不需要成為超人。向孩子表現自己的軟弱未必會傷害他們,反而可以是一次良好的身教機會,讓他們明白到任何人都會有機會遇到悲傷。原來面對悲傷的最好方法就是分享出來和依靠別人,收藏起來反而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若因憶起逝者而觸景傷情,家長在孩子面前哭泣是毫無問題的。但緊記哭完後要向孩子坦承分享哭泣的原因和當時的感受。當成年人勇於表達哀傷,兒童自然地會願意接納悲傷,長大後都會更有信心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