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4年1月, 健康寶鑑

(心安家寧) 關懷喪親兒童時應做的事

梁梓敦(安寧服務社工)

當兒童不幸經歷親人離世,尤其是其主要照顧者,成年人必須要採取適當行動,好好幫助他們面對哀傷。相反,認為他們年紀尚輕,繼而選擇隱瞞或逃避真相,只會為他們帶來更大傷害,甚至會嚴重影響他們日後的成長和性格發展。以下分享一些關懷時應做的具體行動。

※鼓勵孩子悼念亡者:有不少相關研究早已發現,三歲以上兒童就已經會因主要照顧者去世而感到哀傷,所以孩子都需要渠道去抒發情緒。參與悼念儀式是其中一次很好的時機,因為事前的準備及事後的分享,都能夠讓他們表達心裡的感受和對死者的懷念。例如成年人可鼓勵和陪伴這些孩子,在喪禮前以寫信或繪畫方式表達對亡者的思念。但是,如果兒童已清楚表示害怕出席儀式,則千萬不要強迫他們參與,否則可能會令他們的心靈留下極大陰影。

※為參與儀式的兒童做好準備:所有與死亡有關的場所(殯儀館和墳場)、儀式和工作人員,都可能會對兒童帶來極大的震撼甚至恐懼,因此成年人必須在事前給予兒童充分的準備,例如在網上尋找相關相片或影片,讓他們對上述情況先有概念。如果兒童需要瞻仰遺容,切記先要讓他們有心理準備,包括描述一下先人的樣貌或許會有改變,例如較原來的樣子瘦削、膚色較暗淡、眼和嘴巴不會完全合上等。

※給予兒童安全感:失去親人的兒童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尤其死者是主要照顧者時,更有可能令孩子認為死者拋棄他們。這時候其他親人就必須要給予孩子大量的安全感,包括言語方面的保證(例如:我們每個人都很愛你,我們會一直在你身邊陪伴你,不會離開你)和行為方面的保證(多點擁抱他們,因為擁抱最能讓孩子感到安心)。如果喪親兒童能夠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中繼續成長,便很大可能會發展出健康樂觀的性格,甚至比其他同齡兒童更加成熟和堅強。

※肯定兒童與亡者的關係仍然存在:死亡令人感到哀傷,是因為它代表永遠的失去和隔絕。但只要我們細心思考,死亡其實只能帶走亡者的身體,卻永遠無法帶走雙方的關係、回憶和彼此的愛。成年人可以跟孩子一起尋找一件死者的遺物,然後轉化成為另一件可以重新使用的物品(例如將衣服轉化成為坐墊套;將皮包轉化成為小錢包)。除此之外,亦可以將死者生前贈送的禮物(例如手錶或飾物),讓孩子隨時帶在身旁,以作紀念。

※與學校溝通:學校是大部分兒童日常生活中另一個逗留最久的地方,再加上兒童的哀傷主要透過行為表達,所以當孩子的家人不幸去世,便應該儘快通知其班主任或學校社工,請他們多加留意兒童在學校的表現有否異常,甚至按需要安排個別輔導。此外,亦應該儘早與學校聯絡,討論是否需要為兒童的學習作出特別安排,例如補課、補測、豁免某些與家庭有關的節日功課及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