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1年9月, 遊子情

鄉土情濃: 北平的夏之空

林夕心

文人筆下,似乎北京的秋天最為秀美獨特,或許因為那時候的北京還叫北平。而對於我而言,北平的夏天才是最細膩、最美的時節。

北平的夏,最獨特之處在乎他的天空,我說的並非那清冽的早晨有鴿哨的多雲的天空,也非那響晴薄日之下槐樹上嘰嘰喳喳叫著跳著鳥兒歡聚的晴空,更非那屋簷如珠簾串串的小雨天空,而是在天壇裡面和周圍那夜晚的天空,還有那天安門廣場上方的夜空。

天安門廣場的夏空

小時候住在距離天安門廣場100米的胡同裡,那時的夏天並沒有這麼多悶熱的日子,也沒有40幾度的極端高溫,更沒有霧霾。太陽公公下班之後的夜晚還是涼爽得很,颯颯的晚風總能徜徉在胡同裡,好像頑皮的孩子,嗖一下從東口就到了西口。而這個俏皮的風在天安門廣場這個開口的空間似乎更加強烈,於是就有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晚飯過後,天安門廣場上有許多放風箏的孩子。小時候的風箏沒有那麼多的花樣,大多數的風箏是從琉璃廠買了空白的紙風箏,大人們手把手教孩子自己畫上去,或者在街市請手巧的畫匠畫個俊俏的模樣。我的風箏是外公教我畫的最中規中矩的燕子,雖然兒時的我不善繪畫,可能夠看著自己畫的風箏飄飄搖搖地飛上寶藍色的夜空,卻也是件樂事。那時候的天安門廣場的地面除了表面的灰土也算潔淨,我們兒時的夥伴跑著跑著,扯著扯著風箏的線等他們搖曳上天之後,輪流躺在廣場的地面上看著彼此的風箏在天上翱翔,雖然它飛得那麼高、那麼遠,可是那呼呼的風聲似乎就在耳邊。風兒一年一年呼呼地吹,我們也就長大了。

天壇公園的夏空

漸漸地,天安門廣場不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出入和放風箏的地方,而我們的老房子也被佔用了。但是幾年前的夜晚,我在天壇公園的夜空裡看到了兒時的景象。順著祈年殿延伸出來的一條大理石鋪成的丹陛大道,高出兩側的路面大約幾米。那大理石的路面大概經過了幾百年歲月的摩挲,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明亮,似乎可以反照出天上的月亮。那晚在天壇散步,忽然看到丹陛大道的上方出現了許多彩色的一閃一閃的燈,好像是星星,但是卻飄飄搖搖地舞動著。懷著好奇心,我加快腳步朝著那些亮燈的方向走去,走進才發現,呀!原來是一群放風箏的人。現在的風箏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單調雷同,而是各式各樣的,還帶著不同組合的彩燈,就連風箏的線都是亮著彩燈的。那些人話不多,就是安靜地放一放線,走一走,再扯一扯,這般「拉拉扯扯」就度過了一晚。而丹陛大道上躺著許多像我們兒時一樣的人,他們穿著布鞋、背心、短褲,躺在理石面上,搖著蒲扇,望著天上的星星和那些飄舞著的風箏。我也席地而坐,怪的是這大理石並不冰冷,大概是白日太陽曬得餘溫還未完全褪去,又或者是那兒時的夏之夜空景象讓我的心覺得溫暖。

大概有六、七年的時間了,若夏日我剛好在國內度過些日子,北平的夏之空,依舊是我心中四季當中最細膩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