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1年4月, 健康寶鑑

(資優培訓) 神童、天才與資優

鄧澔明

資優兒童是泛指一些在年幼時已表現出有某種特殊技能或才藝精湛的人,這些孩子在十來歲以前在他們專長的範圍已具有類近專家的表現。普遍的理解,神童是天賦異稟的,不需要後天培訓也能夠成才;相對而言,「天才」則比較沒有年齡的限制,泛指有獨特智慧能力的人,他們可以在一方面以致多個範疇都有超常的表現。

事實上資優並非西方社會的產物,中國自古以來關於神童的議論及記述十分豐富,其中大都是圍繞著他們高超的智力發展是受之於天還是受之於人的課題。有學者認為先天因素起決定作用,但亦有人認為神童是後天學習和教育的結果。主流的看法是一方面既肯定神童先天稟賦高的這個既定先決條件,但另一方面又會重視後天環境和教育的作用。

根據南京師範大學呂智紅及唐淑的研究,中國在各個歷史時期會因著不同時代文化背景,在社會上各自推崇不同類型的神童,主要是希望使他們成為那個時代兒童模仿的對象。有關神童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代,如黃帝、顓、頊、禹等,他們都是因為君臨天下或輔佐王政而名留青史。

最早的神童與傳說中天上神祗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理論上他們是神化的兒童,具有率領子民和自然進行抗爭的能力。到了西周及春秋時期,自然宗教已經過渡為禮樂文化。知書達禮的兒童於是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就如《周書》中記載太子晉從小懂得服飾禮儀之道,於是成為西周時代兒童的良好榜樣。

戰國時代諸侯爭霸、烽火四起,在這種戰爭時期人的智謀將略顯得相當重要,於是秦國的甘羅最具這一時代神童的典型特徵。史記中記載了當秦始皇希望擴充領地的時候,呂不韋希望張唐去燕國為相但不成功,但年紀輕輕的甘羅結果不僅成功地遊說了張唐,而且更單獨出使趙國,以秦燕聯盟轉而支持趙國伐燕,結果越國將攻燕所得的部分城池又獻給了秦國。甘羅贏得了秦始皇的高度讚賞,也使他成為戰國時期最為著名的神童。

自漢代開始,儒家思想佔據了傳統文化中的主導地位,仁義忠孝的道德標準在社會上確立起來,於是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的故事在這一時期廣為流傳。在這個朝代,孝父母、悌兄長成為人們衡量神童的重要標準。

相對地到了唐代,神童會是在文學與記憶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兒童,例如李賀。另一方面從唐代開始正式確立的童子科,為這種尚文型神童的產生提供了制度的保障。這種推崇傾向經過唐、宋、元、明等朝代童子科的一再強化,終於在人們的觀念中沉積與穩定下來。到了清代,儘管童子科已經逐漸消亡,但人們對博文強記型的神童的推崇卻沒有改變,甚至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它所帶來的影響。

(本文作者為博士、教育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