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娟
《聖經》記錄上帝創造動、植物「各從其類」後看為美好,祂的目的是讓每一種動、植物各自有能力繁衍下一代。幼兒的小腦袋與生俱來有分類的能力,其三個階段的發展期是在學前年齡,第一階段是在三歲左右,幼兒對物體的識別是籠統及模糊的,例如:幼兒會把遇見的成年女性統稱為阿姨、成年男性統稱為叔叔,還懂得識別故事書或生活環境看見過的四隻腳動物,例如貓、狗、馬等。第二階段是在四至五歲,幼兒已懂得初步識別物體的某些特徵和屬性,例如懂得按照積木的顏色、形狀等外部特徵進行分類。第三階段是在五至六歲,幼兒開始懂得按實物的用途特徵進行分類,例如:懂得從一堆混合畫有各種水果或車輛的圖卡挑選出水果的圖卡,或是進階的分類,例如:把交通工具的玩具、人物娃娃或動物模型等分類。
分類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從複雜多變的事物中找出共同的特徵而歸類,能促進幼兒客觀地、概括地認識事物,有助他們清晰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此外,分類是幼兒學前數學教育的一部分,是形成數點數目概念的基礎。例如:幼兒先要懂得識別某類物體的特徵,然後才能正確數點數目。因此,幼兒分類的能力有助他們理解與掌握數量的組成與分解,把大數目歸納組合成少數目。筆者提倡幼兒學習漢字的詞語不單是停留記憶字詞配圖卡的意思,以下是筆者透過讓幼兒找出金屬與非金屬的物件而重溫字詞,筆者首先讓幼兒使用磁鐵把需要分類的物件測試,這些物件皆是存在幼兒生活的環境中,例如:金屬的廚房用品刀、叉或煲等,非金屬的物件是木或膠製日用品,不過,筆者在工作紙上選擇的物品是為幼兒重溫所學習過的字詞,例如:水、花、白、足、毛衣,因此這活動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幼兒運用字詞配對分類圖卡,豐富幼兒學習漢字的遊戲形式。
若讀者有意了解更多幼兒學習漢字的遊戲方法,歡迎聯絡筆者,使用在Facebook網頁「Tangram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Centre」。
(作者為博士、前香港教育大學講師、英國註冊幼兒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