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1年4月, 時事專欄

疫隱疫現

馮永昌

這是個乍暖還寒的日子。本以為冬雪要融化了,春陽驕暖也繞在身旁了,誰知這是個容易叫人著涼的季節。著涼感冒也看似是目前疫症的徵兆。因此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肆虐一週年的關口,有感而發,滙報一些當下的人心趨向及從時事所聞,為何叫人深感「疫隱疫現」,矛盾躊躇從不撤離。

疫現之時,不光是沒有疫苗的存在,對研發疫苗亦是躊躇難展、舉步維艱。事實上,世界各國當時對此病毒亦認識不多,一時間各地的疫症洶湧爆發,令各地當局不知所措,無應變良方,倉猝間唯有聽令於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

當時形勢迫緊,只知道疫苗需時研發,並非三五數個月便可成就的事。在英國的去年今日,只知道有病毒測試便好。首相也染疫,退隱一段時間才得康復。三月二十三日施行首度封城,四月份却見哀鴻處處,每日喪命人數近千。與此同時,多國都在爭相研發可用疫苗,以圖遏止疫情氾濫。

在眾多質疑爭辯下,世衛建議的基本抗疫及個人衛生行動守則都被接納下來,包括配戴面罩、透徹洗手、保持距離、避免聚集、量測體溫,觀察感染症狀等等。數月間只見四處封城,減少人口流動。各地出現街道蕭條、市集寥落無人,經濟大受打擊,往來俱受監控或禁止。眾想卻是一心,期望「疫隱」快快出現。

入秋以後,滿以為傷喪數字減少,疫苗研發亟在競爭中響聲,似乎有些眉目,能在縮短的時限內生產,供應各國所需。可憾歐洲各國相繼迎來第二波疫情,英國更在去年11月初進行第二度封城,為時一個月。本以為聖誕在即,寄望疫情可以隱退,更兼盛傳疫苗已可面世,只需批審接納應用。進入新年啟始,料不到疫情再現,勢頭兇猛。英國作出第三度封城的決定,從一月份直延至四月中。但能與此匹敵的,唯有是儘快落實疫苗的應用,運用機制替全民施針接種抗疫。相信這是百思中的首選。

目前的新形勢——關注疫苗的孰優孰劣和應用。

現時西方國家都注目於輝瑞(Pfizer)及現代(Moderna)疫苗,而英國則已推行採用牛津(Oxford-Astrazeneca)疫苗。對於接種疫苗一事,紛紜眾說,意見不一。到現階段仍甚囂塵上的,就是對疫苗的懷疑論,在東西方國家中都存在,皆因有等人士身體積弱,恐防疫苗植入後引起併發症,如在挪威出現的血栓塞案,叫歐洲多國立時停止使用疫苗。但世衛挺而立說,認為疫苗的益處遠勝個別的不幸案例。接種疫苗會有其保護性,抗疫保障遠優於併發症的疑慮。接受疫苗需要在四至六個星期內種兩針,須採用同一產品,不可混藥。有說輝瑞較適合年長者,副作用的反應例子較少。一些國家具有品牌選擇,其他國家則選定唯一供應的疫苗。

疫情至此,牽連極廣。除疫苗應急而外,確有不少其他的抗疫須知。世衛也有不斷提供資訊,包括肉體以外的心靈需要,謹慎隔離所帶來的正負兩面的影響,讓人懂得怎樣去保持關聯,表達感受和情緒,減低抑壓和苦惱。盼望能與大家分享筆者對疫情疫苗的略知,也鼓舞讀者能在「疫隱疫現」時有所需要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