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心理防禦機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指「個體面臨挫折或衝突的緊張情境時,在其內部心理活動中具有的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定的一種適應性傾向」。簡單而言,就是指我們用怎樣的方式去面對和處理負面經歷或情感。生活中常見的有:告訴自己這一切沒有發生(否定);遷怒在別人身上(轉移);為傷害自己的人找藉口(合理化)等等。
常見的防禦機制檢核表
請您用安靜真誠的心完成問卷。如果您會使用這些防禦機制,請在括號中打勾,題目可多選。
- 壓抑/Repression ( )
不自主地將具有威脅或痛苦的想法和感受,排除在意識之外。很多人會說「童年經歷都忘了」,其實有可能是壓抑造成的遺忘現象。 - 否定/Denial ( )
藉由否認想法或感受,想使自己可以控制負面的情緒反應。 - 反向行為/Reaction Formation ( )
故意作出與內心慾望相反的態度與行為,藉以掩飾內心的衝突與不安。 - 轉移/Displacement ( )
改變發洩情緒的對象,以減少面對張力。在轉移過程中,情緒本能的衝動雖停留在意識層,但是真正的情緒對象,仍常被埋藏在潛意識中。 - 投射/Projection ( )
將屬於自己但卻難以接受的慾望或情感,主觀地推卸責任到他人身上,從而得到解脫。 - 內射/Introjection ( )
個人不自覺地接受別人的價值觀與行為標準,成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以提升自我價值感。 - 退化/Regression ( )
當嚴重挫折時,用較幼稚的方式,去應付困難和滿足慾望。如:恢復依賴、放棄努力等。暫時性的退化現象是正常且需要的,但過分使用便會帶來困擾。 - 認同/Identification ( )
模仿或順從另外一位自己尊崇及敬愛之人的態度或行為,以掩飾自己的短處。 - 補償/Compensation ( )
當人未能達到理想的狀態或目標時,會刻意追求另一種成功,以彌補先前失敗所造成的自卑感。 -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 )
用似乎合理但實際上站不住腳的解釋和理由,為難堪或不安的情緒動機辯護,使其成為可接受的。 - 昇華/Sublimation ( )
將不被社會認可的衝動或慾望,以符合社會標準的行為表現來呈現。
——測試題參考自:何長珠、林原賢,《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9-11頁,2013年1月
防禦機制的作用
由於童年經歷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會用不同的心理防禦機制來應對負面經歷。有些防禦機制會給我們帶來積極的作用,幫助我們在遭受困難與挫折後減輕精神壓力、恢復心理平衡,甚至激發我們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但有些防禦機制卻會帶來消極的意義,出現退縮甚至恐懼,從而導致各樣的心理疾病。
我過去常常用逃避、自責、悔恨的態度來面對挫折,但後來我慢慢意識到,原來接納、饒恕、感恩的態度才能真正幫助我走出陰霾。從此,我不再害怕遇到困難,因為我深信愛我的天父時刻看顧保護我。
「任遭何事不要驚怕,天父必看顧你;
必將你藏到祂翅膀下,天父必看顧你。
有時勞苦心中失望,天父必看顧你;
危險臨到無處躲藏,天父必看顧你。
凡你所需,祂必供應,天父必看顧你;
凡你所求,祂必垂聽,天父必看顧你。
無論經過何等試煉,天父必看顧你;
軟弱困頓,靠祂胸前,天父必看顧你。
天父必看顧你,時時看顧,處處看顧;
祂必要看顧你,天父必看顧你。」
——歌詞選自聖詩《天父必看顧你(God Will Take Care of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