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琪
踏入新的一年,不少人可能已訂下大計,或許已經開始付諸行動,希望實現夢想,創一番事業或改善生活質素。
忘記背後 努力面前
南美洲有一個奇特的新年傳統,即人們將過去一年的失敗、傷心、失望,以及所有不愉快的經歷與回憶,寫在紙張上,扔進大型的碎紙機碎掉。有些人甚至用長柄大錘,敲碎他們想要擺脫的事物。後來這習俗更傳到美國,每年在紐約時代廣場舉辦「解脫日(Good Riddance Day)」,送舊迎新。
使徒保羅說:「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標竿直跑……」(《腓立比書》三章13-14節。)「忘記背後」並非因疏忽而忘記,乃是故意忘記;並且不單是忘記那些不快的事,而是以往的一切勝利和成就都拋諸腦後,因為自滿是人類進步的最大障礙:念念不忘以往的成就,就容易變得驕傲和自大;反之,惦記着自己過去的失敗和軟弱,會使人灰心、沮喪,而不能前進。過去的好或壞,都可能產生消極的影響,妨礙我們向前看,因此必須擺脫過去的一切,方能邁步向前。
向着標竿直跑
「標竿」是設在跑道的終點,讓賽跑健兒目光專注的標誌。人生就像一場賽跑,我們必須竭力奔跑那擺在前面的路程。19世紀蘇格蘭的一位牧師佐治•馬德遜(George Matheson),在兩歲不足時發現眼睛有毛病,儘管父母和醫生歇力保護醫治他的眼睛,大學畢業前一年,他最終雙目失明,但仍能以最高榮譽在哲學系畢業。接着再完成三年神學課程,受聘成為愛丁堡一間教會的牧師。他盡心牧養和教導,又終身學習,寫了無數文章、詩歌,著了12本書,激勵後世無數的人。他雖然失明,卻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上帝托付他的使命。他一生並未為失明而懊悔,有人認為上帝使他肉眼不能看見,反而心靈的眼睛看得更清楚,洞察力特別強。
無獨有偶,生於19世紀美國的女詩人兼作曲家范妮•克羅斯比(Fanny Crosby),年幼時眼睛發炎,四處求醫不治,最終失明。她卻撰寫了8,000首詩歌,包括膾炙人口的《有福的確據(Blessed Assurance)》,至今我們仍唱着她的作品。她一生積極向前,沒有埋怨醫生,反為自己能被上帝使用而感恩。
培養正能量
危機可能是契機,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上進心,凡事不強求,才會得着真正的滿足感。願我們能夠多為現有的感恩,少為得不到的抱怨。謹祝讀者們有更多「正能量」,邁進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