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3年6月, 專題

望子成龍

Wiley

對於新來英國的一批香港人來說,生活挑戰來自多方面。工作前途、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等都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果問香港人為什麼要從穩穩定定的生活中突然跳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絕大多數的答案都是三個字「為子女」。不過真的要小心,這個理所當然可能就變成自己和子女壓力的源頭。

到英國是為了子女好是一個非常籠統的答案。總是下意識就覺得應該是這樣,但真有想過為什麼英國會是他們一個成長的地方嗎?英國的教育資源和生活方式是否就是心目中「為子女」的終極解決方案?撫心自問,會不會因為這個籠統的答案就放棄香港的一切來成就他們呢?如果有一天這個「為子女」的概念崩塌,會如何面對呢?

一般父母來英國會第一時間選擇有名校的地區住,考量這是否一條龍學校,如何部署11+的考試。把香港的一套,原原本本的帶過來英國:優質小學>優質中學/文法中學>著名大學。這一條龍秘笈是看家絕活。

為什麼要有這根深蒂固的思想呢?在香港,子女的成就是成為專業人士或是做公務員,事業扶搖直上,薪高糧準,衣食無憂。如果達不到這條「青雲路」,就注定作藍領或一些基層白領的工作,普遍認為沒有什麼前途,工資收入也會比「青雲路」的同伴少很多,永遠沒有上流的空間,說到尾就是父母擔心孩子要憂柴憂米。在英國,我們看見工作和前途也是多樣性的,不管你是白領、藍領或專業人士,只要肯努力都會有不錯的前途,而且當中的分別不會像香港社會這麼明顯,因為高稅制已經把超高收入的人群的工資掠奪了一大半了。反而,英國人會注重生活平衡,這也是一個功利的想法,反正多勞也不一定多得,你寧願把工資賺到盡再交稅,還是賺夠生活所需開支及為退休準備後能與家人安享生活呢?這就是中西文化大不同之處。其實這些文化差異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英國,孩子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體驗自主學習和自我探索的樂趣,培養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香港,孩子的學業壓力和家庭期望往往過高,缺乏獨立思考和自我表達的能力,容易產生焦慮和壓力。

思緒混亂時會想,死心眼地認為讀好的學校除了得到好一些的教育資源外,也希望他們認識一些品德好的朋友,總之就是這一條龍秘笈對子女較好,完成作父母的責任。事實上家長應該從自身文化背景出發,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式,適應孩子的成長需求和個性特點。不論是在英國還是香港,孩子都需要一個積極、開放和尊重的成長環境,才能夠實現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