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3年3月, 專題

罷工的反思

岑偉鵬

一位鐵路工人因為鐵路罷工而去不到罷工的現場,同事鄙視他,僱主也當他無理曠工而處分他。究竟責任應該誰負呢?罷工有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的意義:例如對抗一個貪腐政權,反對政府政策;爭取提高薪酬,改善工作環境,維護群眾利益;聲討不公不義;表達自己立場,向社會傳遞訊息。所以,罷工不僅僅是為錢,也不一定為自身利益。人既可罷工,也可罷食,罷市,罷課。可以簡單地說,用停止日常的運作方式來表達意見/不滿。

人為什麼會想到要罷工?因為情況已經達到不能再拖延、再容忍的處境,於是發起集體行動,以影響公眾為目標,讓公眾關注討論,造成輿論壓力,迫令雙方再談判、再妥協。對於罷工帶來的成效,每個人的意見都不同,因為要視乎你站在哪一方去評論。一般人對罷工的了解,只限勞方(僱員)與資方(僱主),而往往忘記了對官方和民方的影響。勞資糾紛不一定為經濟;官方考慮的是罷工造成的政治危機,會不會引起騷亂/暴動;而市民擔心的是因罷工造成的漣漪效應,令民生百上加斤。因此,罷工帶給不同人的影響,有人同情,有人誹議。

作為勞方,他們有自己的抗爭理念,是應該尊重的。作為資方,他們顧及業績利潤,保持競爭力,也是值得諒解。一般而言,凡影響自己的利益,我們很快就會下判斷誰是誰非,壁壘分明──僱主罔顧員工福利,自是失策;員工導致僱主倒閉,也難辭其咎。

往後站一步,不難發現社會結構就是互相制衡,幾乎可以說是權力的拉鋸戰。如果沒有這些勢力平衡,往往造成更不公平的極權主義。沒有罷工的人間,一是像天堂,一是像地獄。

我們也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做騎牆派,左指右點,置身事外,這是對罷工的最壞態度。基督徒藉着《聖經》的教導,應該更有能力去批判「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作為個體,憑「自己」的信仰去判斷,支持/反對哪一方。作為群體,更要合一祈禱,交託給上帝。在主裡是不能罷愛罷禱的。

耶穌有鮮明的立場:永遠站在被欺壓的一方。究竟誰是欺壓者?因為太多變數,有理說不清,盲目取態是非常不明智的。信徒只好憑良知,不住挑戰「自己」的信念,關愛因事件帶來的受傷者。你可以反對某一方的立場,亦同時關愛/同情哪一方的人。這是最難以體現愛敵人的精神,耶穌就這樣行出來了。使人和平的人是有福的,不是天真地說和平便和平,平安就平安,而是透過沉重的思考和負責任的行動,付出代價,有血有淚地實踐你「自己」認定的和平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