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2年10月, 天倫樂

(資優培訓) 友情和愛情

鄧澔明

「中學生應否談戀愛?」是老掉牙的學校辯論題目。時至今日相信不少家長都會對未成年子女與異性交往,抱着開放的態度。但亦有可能部分人覺得未成年人士應該專心學業,對子女與其朋友的「浪漫」關係加以打壓,但這也許往後產生本可以避免的問題。

踏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對愛情充滿着浪漫的憧憬。結交異性朋友應該是社交生活的正常發展,兩性之間也可以建立友誼。與異性交往,不一定要拍拖戀愛。

然而很多人,尤其是年青人,由於缺乏與異性相處的社交經驗,不懂如何分辨友情和愛情。友情應該是以雙方有共同的話題,能夠在多方面一起共事相處;愛情則以戀愛以至婚姻,成立一個屬於兩人的家庭為目標。友情可以是開放的,容許更多有相同話題,能彼此合作的朋友加入;而愛情則要期望專一,同一時空中第三者不容存在。

友情之間可以有單獨或集體的活動,隨交情深淺決定;愛情之間以單獨約會為主,在相互情感中深入發展。朋友可以在不同情況下與其他人交往,發展順其自然,安全感並不重要;而愛情則強調安全感,有排他性。

如果家有未成年子女,面對他們對心儀對象愛慕之情,父母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呢?

  1. 用分享以代替指責

面對子女對異性的思慕渴望,父母會因擔憂而變成單純的批評和指責。為避免走進這死胡同,爸媽可以分享自身成長的經驗,讓孩子也分享他們的看法。可試着詢問孩子是否真的了解對方?對方的喜惡是否知道?對方有沒有一些行為性情是子女所討厭的?如有的話他們又會如何面對?子女知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行為是對方不太喜歡的?他們又會如何反應?

  1. 讓子女自己作決定

父母可以教導子女自我保護,以傳達正確兩性交往觀念。讓子女來思索實際的問題,例如自己或對方未成年懷孕,會如何處理?只有大方面對性關係的議題,才能夠有真誠的討論。

  1. 陪子女齊走感情路

父母需要陪伴子女走過情感的得失及起伏過程,不要讓他們覺得一段感情完結時便是世界末日。因為失戀子女可能整日失魂落魄,影響學業。此時爸媽如果單是責罵只會火上加油。宜嘗試以同理心去了解他們失落的情緒,協助子女重新生活。

愛是恆久忍耐,彼此喜歡就應該學習欣賞對方,接納彼此的優點及缺點。相信透過分享,子女會較願意接納父母的意見。

(作者為博士、教育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