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1年5月, 生命的旋律

廖啟智演出的一台好戲

夏蓮娜

提起智叔(圈中人對廖啟智的暱稱),無論在演藝或家庭方面,大家給他的評價都很高。自1979年參加香港藝員訓練班入行至今,在這接近30年的演戲生涯裡,他在無線劇集演過的角色,真是多不勝數——時裝、古裝、喜劇、處境劇、長篇劇裡的忠角、奸角、大人物、小角色,無一不給他演活了!同樣,他在電影中的演技,也是到了爐火純青的至高境界。近年來,智叔把時間和精力轉移在舞台劇上。看過《亞伯拉罕的眼淚》的觀眾,無不對他飾演的亞伯拉罕讚不絕口;從行內行外人輕輕道出的一句話:「智叔,功力深厚、沒話可說……」,便知道大家對這位老戲骨的推崇與愛戴。找著智叔的時候,差不多已是晚上11點,但他仍在教會排戲;單聽他傳來的聲音,已感受到他的疲累。「同一段時間,要排練兩齣話劇,而且演出時間又是那麼緊迫,壓力實在不少。」智叔口中的兩齣戲,就是於香港公演的《耶穌十三門徒》,以及在多倫多演出的《相約星期二(Tuesday with Morrie)》。

老戲骨 沒話可說

大家都說,智叔是一個非常低調的演員,不太喜歡做什麼自我宣傳。當年為了配合在多倫多上演的舞台劇《相約星期二》,於是找來智叔做訪問,在彼此的傾談中,他並沒有發表什麼偉論,話不多,但字字有力,一如他的為人和言行,從沒有半點浮誇,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到演出那天晚上,我們前去捧場。近距離欣賞智叔的演出,絕對是一種享受;台上只有師生兩人,重頭戲全落在他演的那位Morrie教授身上,每一句對白、每一個表情、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舉手投足都是戲,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正是融合演技精華之作。

《聖經•哥林多前書》四章9節:「……因為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智叔的一生就是一台好戲,精彩又豐富,無論在工作、家庭、信仰上,他都盡力去做好每一個角色,盡責又用心,直到路終。離世以後,他仍然留給世人許許多多的思念、回憶和讚賞,智叔確實為上帝活出了美好的見證。此刻,我們彷彿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今天,讓我們重讀以下見證,重溫智叔為人處事的點滴。智叔已在主懷安息,在天家的兒子諾諾正與爸爸相擁重聚!願上帝安慰、保守敏兒和兩個兒子,傳承智叔的美善。

文本好 信息正面

智叔坦言:「演話劇的收入,當然比不上拍電視劇或電影;不過,我相信每段時間、每個工作都有上帝的安排,絕非我刻意去爭取的。」他承認,三個表演媒介——電視、電影和舞台劇都不一樣,且各有特色。以演舞台劇為例,在演出時,無論是聲線、形態和表情都需要作出調校,通常會是放大、誇張一點。「一般而言,在話劇的表達上,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意念性的,不同觀眾可以接收不同的信息;另一類劇種是,有文本清晰的劇情,觀眾比較容易吸收,但創意空間就可能受到了限制。」智叔前些時候接到的劇本:《相約星期二》,正屬前者。「這劇本很出名,文本好、信息正面,當中更有不少發人深省的對白。不過,我知道這是一個難度極高的工作;過去一年,戲劇大師鍾景輝先生獨挑大樑,飾演Morrie教授,贏得一致好評。正所謂珠玉在前,今次由我來演繹這個角色,真是一點也不敢怠慢,非要加倍努力排練不可。」智叔解釋,由於那位教授患上一種神經系統退化的絕症——魯格力症,所以他在劇中的大部分姿勢,不是坐在椅上,就是臥床不起,要在幾乎靜止的空間來做戲,確是一種演技的考驗。然而,智叔認為能夠有這個演出機會是挺難得的,所以十分珍惜和感恩。

未圓夢 執導電影

當Morrie教授獲悉在世日子不多之後,他曾問過自己:「我是否要像好些病人一樣放棄生命?抑或是要繼續生存下去?」結果,他不但決定要好好活下去,直到最後一刻,同時更加珍惜餘生,盡用有限的時間,使自己活得更有尊嚴,更加精彩。為了探討一下智叔對生死的看法,故意向他發出一條假設性的問題:「假如你今天已活在生命倒數的日子裡,餘下的歲月你將會如何度過?」智叔笑著回應:「沒認真想過……不過,如果能夠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做一些從前沒有時間做,或者沒有機會做的事,例如實現自己的一個夢想……也是十分有意義的。」他指出,在人生的旅程會有不同的階段,而在不同的階段中就該作不同的事情。例如年輕的時候,或會以賺錢和事業為重;然而,到了這個年紀再回頭看,如果有選擇的話,就會做一些自己希望去做或覺得有意義的事。提起未圓的夢,智叔的答案即時就出現了:「我希望可以執導一齣電影。」

一台戲 上帝執導

其實,智叔與太太陳敏兒在過去21年的婚姻經歷中,就已經是一台十分精彩、煞是感人的好戲——由上帝策劃兼執導,供世人欣賞。智叔與敏兒是同期無線電視訓練班的學員,開課後三個月左右,這兩個年輕人便開始走在一起。初次約會便鬧出笑話!那邊廂,陳敏兒睡過了頭,差點爽約;這邊廂,智叔準時站在尖沙咀碼頭五支旗杆下乾等……幸好,他倆終也遇上了。但沒想到,當戀愛正式揭開序幕之後,過了九年才鼓起勇氣提出結婚的人,竟然是當日叫對方苦等久候的陳敏兒。當年,實務派的智叔認為,要建立家庭,應在有了經濟基礎之後再考慮;所以那個早已有成家念頭的女孩子,就主動向智叔提出:「我要結婚」,經男方肯首後,這對戀人便在87年11月11日完婚,正式成為夫婦。智叔不諱言,任何一對夫婦,在婚姻路上必有起有跌,絕少會風平浪靜,全無問題的。兩個來自不同背景的人生活在一起,難免會遇上波濤洶湧的日子,小則產生磨擦,大則出現分歧,甚至離婚……原來,智叔與敏兒的婚姻關係,也曾因第三者(大兒子)的介入而拉起了警報。當時,由於初為人母的敏兒,對兒子過分緊張,以致冷待了枕邊人;為此,夫婦間的磨擦不斷增加。

夫婦倆 上帝導師

在《相約星期二》的對白中,Morrie教授說過,在生命的旅程裡面,一個人很難單憑自己,就找到屬於自己的路。突如其來的難題,意想不到的遭遇,都會令人不斷兜圈,很多時連自己也不可以解決,因而我們需要導師。智叔承認,若非藉著禱告、祈求和倚靠,緊緊地抓著上帝,那怕是基督徒,也有迷失、婚姻出現危機的時候。現在,他和太太已經認定上帝為其導師,因此,他們的人生就不再一樣了!「感謝上帝,自從諾諾(廖文諾)發病之後,我和太太都有了深刻的經歷,而我倆的關係也變得更加密切,彼此之間有了更多的包容和體諒。當然,二人相處,並非一帆風順,有時,由於我對諾諾的思念情切,因而觸動了自己的情緒,甚至影響或傷害到身邊的人。幸好到最後,靠著上帝我們學會了互相尊重和接納,雙方的感情才不致受損。」

重承諾 再訂盟約

智叔引用了Morrie教授的一句話,來說明寬恕和包容所結出的美好果子——即使你是百分之百正確,而對方是百分之百的錯,但如果你認為一句話就可以平息事件,那何不就把該話說出來呢?昔日遲遲未肯迎娶敏兒的智叔,為了不想錯失一個表達愛意與支持的機會,故立刻答應太太提出的要求——在他倆20週年結婚紀念日當天,於香港恩福堂舉行一個簡單而莊嚴的再訂盟約儀式。儀式由蘇穎智牧師主禮,在教會的弟兄姊妹以及圈中好友見證下,宣讀了愛的誓言,再次舉行婚禮。在場人士無不被他倆真摯的愛情感動,甚至落淚。一向低調的智叔,竟願意高調地在公眾面前再訂盟約,他認為那已經是對太太的一種承諾;同時,也希望藉此行動鼓勵其他夫婦,並向他們道出一個「愛是永不止息」的信息。

惜家人 親情可貴

除了夫婦關係之外,智叔也相信親情可貴。當他讀到《相約星期二》其中一段情節,提及教授所擁有關於他媽媽一生的唯一物證,竟是一封宣佈她死亡的電報時,智叔感慨不已:「一個8歲的孩子,就已經要面對媽媽死亡的殘酷事實;而當時的他年紀太小,做不到什麼,只想媽媽可以回來,擁抱他,對他唱一些歌……可惜,希望幻滅。所以,每天早上,都去教堂為她祈禱,這是令他記住媽媽的唯一方法。」智叔深被這段情節感動,且不斷反思並謹記:每時每刻都應該珍惜眼前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

可見智叔何等珍視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