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1年2月, 閒情小品

關懷不簡單

關雄才

如果有人問:「十年前,外國人說得最多的一句中文是什麼?」你的答案應該會是「恭喜發財」。十年後同一個問題,你的答案可能依然是「恭喜發財」。為什麼呢?他們可能還無心學中文,只是想說說笑而已。同樣的,如果我的問題是十年前中國人探病時講得最多的是那些話,我相信答案應該是「不用擔心」、「多些休息」、「一定很快就好過來的」等等。今天同一個問題,你的答案可能依然會是同樣的那幾句話,也許你會多加一句,「我過幾天會再來看你」。其實這些話只是表達了表面的關懷,是空洞的,是沒有內涵的。那到底什麼是關懷?我們應該如何去發揮它的潛力?

有一次,筆者陪朋友去醫院探望他的姑媽,他的姑媽因交通意外撞斷了腿,要動手術和敷上石膏。不料他一看見他的姑媽就大叫:「天哪,怎麼腫得那麼厲害?!」這樣的關懷,是否太誇張和不適當呢?在某些場合,我們的言語需要避忌一下。

關懷並不局限於關懷病人,無病的人有時也需要別人的關懷。只是當一個人生病時,他的體力、思想和意志都會比較薄弱,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別人的支持,關懷是這時最好的禮物。然而這種支持和關懷不應該是任意發揮的,而要經過深思熟慮,還需要一些技巧去表達,否則效果就會適得其反。

一位住在美國德州的女士,聽見住在加州的年邁母親生了病,便買了大袋各式各樣的補品飛到加州去探望她。一進房子,她就急不及待地把那些補品打開,然後逐樣去教她母親怎樣弄來吃。因為她要趕回去餐館開舖,在加州只逗留了24小時,就離開母親飛回德州,她安心地坐在飛機上打盹,滿以為自己已經盡了做女兒的責任。可是那位母親,獨自坐在家中流淚哭泣,因為她所期待的,與發生的相差太遠了。本來這件事與筆者毫無關連,不過有一次筆者到這位母親的家,幫她修理壞掉了的電燈,事後她問我要不要一些她從未享用過的傷心補品,她說在這袋東西裡面,她找不到半點兒愛心與關懷。

關懷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易為的事,它的複雜程度比起一架汽車的構造還要複雜得多,因為它十分難捉摸:有時它會來得比疾風更急烈,有時它卻沉默得像暴風雨前夕的寧靜。假如你去關懷一個人,他不斷向你發牢騷,說某人對他不好,說了一個多小時還沒有想停止的跡象,這時你應該怎麼辦?又假如你關懷的人,無論你問他什麼問題,他都毫無反應,也不回答你,那你又應該怎麼辦?

筆者因為找不到答案,就參加了一個關懷訓練,學到一點關懷小秘訣:關懷並不是用自己的學識和智慧去說服被關懷的人,使他順從我們的建議;相反地,我們要耐心地去聆聽那隱藏在他心底裡的話。有時候這是一種實體的言語,有時候這是一種反面的暗示,有時候它更會是一堆摸不著頭腦和難以理解的表達,可是這卻是我們去和他建立起互信關係的第一步!如果這一步都做得不好,下一步肯定會更難。

在這個著重愛心的關懷訓練中,我學習了如何去把教導、提醒、勉勵、警戒、賙濟、協助、關心、訪問、代禱等各樣事情處理得更合神的心意。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一節簡短的聖經:「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的命令。」(《約翰一書》四章21節)願上帝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