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霞
當媽以後,發現自己的思想行為都徹底地改變了很多。其中最明顯的是,以前感覺一天的時間都可以自己掌握、計劃如何運用,但自從寶寶呱呱墜地的那刻起,就發現基本如吃飯喝水上廁所等事情,也不一定是想做就能做到。
以前,如果突然有一段空檔時間,可能會想去找好友喝茶聊天、去店裡逛逛、滑滑手機看喜歡的食譜網頁……如今,每當寶寶午睡時間到了,打從把她放在床上的那刻起,腦袋裡就會馬上運轉尚待完成的事——在十幾樣需要完成的事情裡,到底要選哪幾件做?在選好的事情中,又應該先做哪一件?這種「腦袋自動排序」程式,一天裡頭不斷地運作著。想必當媽媽的都會很有同感。
這種在極有限的時間裡,急著要籌算和完成各種不同任務的日常習慣,讓我在不知不覺中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日子久了,緊張的情緒會慢慢轉化為焦慮。
回想寶寶還很小的時候,因為我對矮小症的情況完全陌生,她還只是躺在床上的嬰兒,我滿腦子想到的卻都是她五年、十年、廿年以後要面對的困難和挑戰。那種壓抑的擔憂,叫我喘不過氣來,一不小心就有一種被困在籠子裡逃不出來的窒息感。
小孩如果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一般家長都會相對緊張或者擔心。對於寶寶的身體情況,我也想得很多,有時還沒有發生的,在我反覆思想後,卻很奇怪地變得好像真的發生了一樣。這種腦袋的把戲,影響著很多都市人。我記得,教會牧師來訪時給我的勉勵和提醒:人非常容易被自己的頭腦所欺騙,以為自己想的就是真的。然而,要訓練自己的腦袋,學習讓其較對頻道,聆聽從上帝而來的聲音,而不是身邊環境告訴你的聲音,也不是自己腦袋中的聲音。
我察覺到,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健康也很明顯地受到影響:人特別容易感到疲勞,就算睡很多,起來依然感覺睏倦;腸胃變得很敏感,容易消化不良,經常被腸道易激症困擾……這些只是一小部分。身邊朋友圈裡,有些都是因為長期過度焦慮而導致抑鬱症,或者其他精神健康疾病。
最近讀到一些有關「面對焦慮」的文章,覺得很有幫助,其中一篇寫道︰
「你所焦慮的事會不斷對你說話,但記住,不要回應它們,要選擇跟上帝對話。沒錯,這是很難的,因為焦慮常常躲藏在我們的想像力中,讓我們感覺這些情景是如此地真實,從而叫人在情緒上一再下陷。」
我信靠的主耶穌,祂完全了解我正在走的路,以及路上所經歷的風風雨雨。祂對我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祂同情和憐憫人,體恤我們的有限與脆弱,祂要幫助我們,不被生活中的恐懼所劫持。
另一篇文章引用《聖經》經文來提醒我︰「『應當毫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這樣,上帝所賜超過人能瞭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腓立比書》四章6-7節,新譯本)祈禱是擺脫困擾的最佳方法。當你將擔憂變成祈禱時,並不是說你的煩惱就立刻消失了,而是把原來那種『具破壞性的憂慮』轉變為『帶建設性的關注』,將沉重的憂慮負擔移交給了主,讓主來掌管引領。」
歲首之際,我願立志學習在焦慮時刻信靠上帝。我知道在我人生路上的這些經歷,包括寶寶的情況,都有祂的美意,用來彰顯祂旨意。盼望將來有一天,我能為上帝傳講我如何靠著祂得勝的生命故事,我想︰最好的故事,或許不是那些在任何境況下都信心滿分的故事,而是在困難挫折中,跌跌碰碰卻願再接再厲,在憂慮中不斷成長的故事。但願這是我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