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5年4月, 生命的旋律

耶穌翻轉我們一家的生命

蘭清心

從14歲開始便跟隨媽媽信耶穌,起初走進教會的原因很簡單,只是為了滿足她的要求。那時我家天天吵鬧,而媽媽為了給我和妹妹一個完整的家,才選擇維持那段並不幸福的婚姻,她告訴我們會一直忍受到我們長大成人。我一方面希望快快長大,可以逃脫這個牢籠,但另一方面又不想成為單親家庭,心中總是感覺對媽媽有着無法彌補的虧欠,因此我努力地做一個乖巧、聽話的好女兒,只要是她提出的要求,我都會聽從,包括去教堂。

當時我對基督信仰非常陌生,也不明白信耶穌的意義,但發現媽媽自從去了教會之後,臉上的笑容多了,發脾氣和跟爸爸吵架的次數也少了。以前的媽媽是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甚至在爸爸憤怒揮拳時也不會退縮。我早已習慣了這種生活,從我懂事開始,家裡的爭吵幾乎成了無人能解的僵局。

然而這一切都在媽媽接受耶穌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短短時間內全然改變!媽媽說話變得溫柔了,最厲害又讓人佩服的是能在吵得最起勁的時候突然急剎車,不管爸爸怎樣挑釁她、激怒她,她都閉口不言。這重大改變引起我極大好奇心,她的反應讓我極度困惑;正巧這時媽媽要求我必須信耶穌,並要跟她一起去教會,這給了我一個探究她改變之原因的機會。

隨後跟媽媽進入教會,與大人們一起聚會、聽道、讀經,漸漸知道是耶穌的救恩和教導改變了她,也改變了我們整個家庭;幾年之後連爸爸也信了主。那個曾經充滿爭吵、暴力和痛苦的家,如今成了主所使用的地方,我們的家常常開放接待弟兄姊妹,家中充滿了讀經和讚美的聲音。

那時我對耶穌有了一份深深感激之情,暗下決心要永遠記住耶穌的大恩,一生都要信靠祂,因祂給了我全新的爸媽、全新的家。這段經歷讓我明白,耶穌不僅是拯救我們靈魂的救主,更是改變生命的源頭,祂使破碎的家庭得以修復,也讓困惑的心靈得着釋放。

信主後,《聖經》成了我最愛的書籍,當中不僅充滿了耶穌豐富的事蹟,更帶來了無盡的啟發和感動。從上帝創造天地、挪亞方舟保存生命、少年大衛戰勝歌利亞、約拿被大魚吞噬……讓我如饑似渴地翻閱《聖經》。當讀到上帝揀選以色列人作祂的選民時,內心湧動着感恩,因為上帝的恩典竟也臨到了我!

起初,信仰帶來的新鮮感和對上帝救恩的感激,讓我對屬靈的教導充滿熱情和渴望;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熱情漸漸消退,我開始變得驕傲自滿。每當在聚會聽到牧者傳講耳熟能詳的信息時,心中便不耐煩;漸漸地對信仰也開始抱着「寬鬆」的態度,不必對自己過於嚴格,偶爾不參加聚會沒關係!在錯誤思想驅使下,我變得越來越放肆。

儘管媽媽苦口婆心地勸說和警告,想幫助我從迷途中醒悟回轉;可惜當時的我繼續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一切。當我仍然無動於衷的時候,事情就發生了。某天傍晚,天已經黑了,路燈的光雖然微弱,但還是可以判斷路面情況。當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儘管看到一輛車子向我駛來,但我仍然認為可以安全地通過;沒想到當我走到路中央時,突然聽到刺耳的煞車聲和巨大的撞擊聲──毫無疑問,我出車禍了!這時,路旁的行人和小商販都慌亂地大喊:「出大事了!可能出人命了!」混亂的聲音充斥着四周。此時,腦海裡反覆浮現一句話:「死亡離你並不遙遠。」正巧有一位親戚在場,便由他幫忙處理賠償的事。回家後我什麼都沒說,只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那夜,我是在這個重複的聲音中,不知何時入睡的。

第二天媽媽知道了這件事,開口就說:「出這麼大的事也不說一聲,感謝主的保守,沒有讓車撞壞你,但願上帝已經把你「撞醒」,現在還感覺死亡是給有病的和年老的人預備的嗎?《雅各書》四章14節:『……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人就是如此脆弱。」面對媽媽的質問,我不敢反駁。因着車禍的發生,我對上帝產生了敬畏之心,知道祂是輕慢不得的。

回想那些勸說的話,我悔不當初,我逐漸地意識到,上帝藉此意外讓我「懸崖勒馬」,幫助我明白恩典絕不是生命終點的一份「緊急保險」,讓我不再忽略信仰的核心,是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不是臨終一瞬間能夠建立起來的,而是需要通過每日禱告、讀經、順服和事奉上帝培育的。

隨着對上帝的認識加深,才曉得上帝的呼召是為了讓我們活出豐盛的生命,雖然救恩可以白白得到,卻絕不廉價,輕慢救恩的態度只會讓人遠離恩典。《羅馬書》六章1至2節:「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着呢?」真正的信仰必然帶來對罪的厭惡,以及對聖潔生活的追求,每天的悔改和更新,才是生命蒙福的標誌。

上帝期待我們與祂之間是一生的關係──每日的愛與順服,而非生命終結時倉卒的告白;生命的意義在於每日被上帝更新,在祂的同在中得享平安與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