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恆
感受過Teamlab水世界的最後一個展品「浮於落花之中」後,當要收拾一枯一榮的嘆息,穿回鞋子再到花園世界參觀。花園世界只有兩個展品,分別是青苔園及倒蘭園。它們除了燈光外便沒有其他電子畫面投射。若以為缺了電子科技,Teamlab會因此失色便大錯特錯。要知道Teamlab的特色並非電子藝術,這只是一個工具,初心是如何以新的媒體讓大眾走入藝術,甚至從中體會人類及大自然的法則,上期介紹的「浮於落花之中」便是一例,上述兩園更是能體現這份初衷的佳品。
反映時態的不倒翁
青苔是一般花園的大敵,但若你到日本的庭園,青苔並不完全是敵人,而是園藝設計的重要部分。我到京都古剎參觀時,便有義工摘去路邊散亂的青苔,但寺內的流水花園及庭園卻特意放置不少青苔,目的有點像水墨畫中的留白(應該是留青才對吧),也為了保留大自然的氣息。帶着日本園藝的神韻來參觀青苔園,才能窺探當中究竟。甫進園看到的不是青色的苔蘚,而是呈青苔狀的水銀不倒翁。園區的天花由線網組成,以便把天色從不倒翁反射出來,夜間時分則有幻彩從不倒翁射出以營造迷幻氣氛。色調的變動其實是反映青苔按濕度而變色的自然反應,而不倒翁則會在風力或人力推動下反射出不同的畫面及色調;更特別的是不倒翁在搖動時會發出如鳥語般的聲音。這個別出心裁的展品希望透過這些不倒青苔與環境的互動,讓觀眾反思生存究竟是自求多福的行為還是與眾生聯繫的結果?
鋪天蓋地的花潮
從青苔園走進一個佈滿鏡子的長廊,便來到展覽的尾聲,也是最需要心思打理的展品。這個名為倒蘭園的展覽很難從名字中猜透其意思。倒即是倒吊,蘭則是蘭花,那倒吊起來的蘭花又可以表達些什麼?在未揭迷底前先說說這個展品的震撼。新加坡有個蘭花園,面積比倒蘭園大百倍,但觀賞前者時的震撼並不比後者大。原因是蘭花園與世界各地的花園一樣,也是把花卉種在泥土中,花兒一般只高至膝頭,我們只能低頭觀賞。但蘭花倒吊時觀眾便能從平衡的高度與花兒對望,像與它對話,了解其媚態。而場內吊下的不只是一朵朵蘭花,而是鋪天蓋地的花海;加上天花、地面及四週的鏡子,看起來便是一浪浪的花潮。觀眾可以四處觀花,也可坐在鏡上細看人與花的互動。
老莊夢蝶的迷思
那展品其實要表達什麼?原來是要來賓能以另一個角度賞花來體會物我相融、與大自然合二為一的日本禪理。這與宋人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異曲同工,將青山改為蘭花便可,只是稼軒(辛棄疾別號)說理用的是筆墨,Teamlab用的是裝置藝術罷了。展品採用蘭花,更顯匠心獨運。原因是蘭花具有與周遭昆蟲互動的「異能」,它能因應播花粉之昆蟲的作息來調節花香,在昆蟲最活躍的時段花香便較濃。而藝術家看上的便是蘭花與外物互動的特性,場內也因應時段噴出不同的花香。
後記:把藝術融入生活
觀賞完畢,有點患得患失,捨不得這個集科技、五感、美學與哲學於一身的現代藝術展。可是,依依不捨絕不是Teamlab要帶給觀眾的感受。我猜它是要來賓能把藝術帶回生活中,尤其希望我們能細察大自然日常的美態,同時亦不忘自己與他人也是這份美感的一部分。也許透過藝術,我們才能與他人及大自然和諧共存。
(註:本文及前文介紹的展覽會在2027年尾結束,要參觀的讀者記得要在網上預購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