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3年9月, 世界風情畫

(樂縱橫) 串連文化的遊歷──印象派與浮世繪

馬日恆

旅遊的一大好處是能從遊歷中發現不同地域的文化關連。過去四個月分別在法國及日本賞遊過的地方便很能體驗當中的奧妙。

復活節假期我家開車去了巴黎,乘自駕之便,順道去了首都外圍的名勝。春花正開,最怡人的當然是凡爾賽宮的皇家花園。可是,使我們最欣喜的卻是從皇宮再往西走約一小時,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故居吉維尼(Giverny)。

莫奈在1872年發表「日出•印象」後,印象派便嶄露頭角,他也因此聲名大噪。可是,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20多年後才開始發表的睡蓮系列,取景地便是他在吉維尼的花園。他在1883年與第二任妻子移居吉鎮,七年後在此置業並着手設計及擴建其水塘與花園。水塘上種滿睡蓮,兩旁的園林由日式亭台及小橋連接,250幅睡蓮系列的名作不少便取材自這些小橋流水荷花。從花園往大宅走便是繁花似錦的意大利花園,大宅從前是一家八口的家居,現成為了解大師生活的展館。除了展出莫奈的名作外,也掛起他生前喜歡收藏的畫作,特別之處是一系列來自日本的浮世繪。

大師故居有不少與日本的淵源,原因何在?原來在日本明治維新放棄鎖國後,東洋文化大量西傳,歐洲藝壇也從中得到啟發。當時被受推崇的是與大自然連成一體的日本園藝及活用色彩的浮世繪,而後者的代表畫師北齋的遺作更被當時歐洲的年輕畫家所追捧。北齋的傳世之作富士山36景中所用到的色調、對山水動態的表達以及天地融合的哲學,便深深影響到莫奈;加上大宅內的日式流水花園以及本身深厚的西洋畫技,便成就了從睡蓮系列中展現出來的色彩層次及對大自然的抽象描繪。

到仲夏時分,懷着從吉維尼的體會在日本觀賞了兩個北齋的展覽,便更深刻地了解浮世繪如何在19世紀影響歐洲畫壇。簡單來說,所謂浮世便是浮現於眼前的世界,即日常生活的人與物。位於日本北部的秋田美術館展出北齋用上近64年來完成的15冊北齋漫畫,當中大部分的筆墨也用來勾畫大師生活上遇到的人與物,如浴堂的顧客及技場上的相撲手。有人說這是現時風靡全球的日本動漫之鄒型;而19世紀的印象派大師高更及竇加很推崇北齋,他們的畫作便把日常人物如正在收割的原住民及巴蕾舞少女,以漫爛的色彩抽象地從畫版中呈現。

另外一個展覽在東京日本電訊中心,通常是展出與數碼通訊有關的展覽。今次展出的是以數碼科技深化的富士山36景以及以現時流行的沉浸手法讓觀眾「走進」36景的數碼藝術。展覽的開端是北齋的畫法如何影響莫奈、高更及竇加的畫風,特別分析北齋對畫面的透視及大自然景物的運用如何影響這些印象派大師。

由復活節到暑假,能親身從法國到日本把印象派及浮世繪連結起來,實在是一份很特別的體驗,也是一個闡述旅遊好處的佳例;深盼讀者也能從遊歷中找到其他有趣的文化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