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2年10月, 專題

見證帝國江河日下的女王

馬日恆

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離世,全球不少國家或地區的人民都向這位垂範後世的領袖致哀,當中不少來自前英殖民地——據相關報導,香港便有不少市民在烈日下輪候三個多小時向女王弔唁。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殖民地紛紛獨立。曾權傾一時的日不落國與前殖民地的關係,也只限於彼此也是英聯邦內的一員或在名義上視女王為國家元首而矣。因此伊利沙伯二世乃最能見證帝國江河日下的英王;也讓我們一同回顧幾個前殖民地如何在女王治下成為獨立國。

先說肯尼亞,原因是它與女王的淵源。1952年,肯尼亞剛發生被英軍殘酷鎮壓的毛毛起義,伊利沙伯公主代父王佐治六世出訪,還與丈夫菲臘親王在肯尼亞樹屋共度良宵,成為一時佳話。不幸的是,佐治六世在期間駕崩,出訪時還是伊利沙伯公主,回國時頓成為伊利沙伯二世。在毛毛起義後,肯尼亞人民對獨立有更強烈的渴求,英政府在經歷了印度獨立後,已知道東非各地的獨立是勢不可擋,便與當地領袖協商如何有序移交統治權。肯尼亞在1963年12月正式獨立,起初是一黨專政,在2010年修憲後,情況才有所改善。

肯尼亞不是在女王治下首個獨立的殖民地,第一個是蘇丹,之後是加納,而第三個是我們較熟識的馬來西亞。英軍在二戰期間敗走馬來亞地區,戰後卻重奪馬來亞的統治權並成立馬來亞聯邦。這便惹怒了在戰後嚮往獨立的馬來亞人民,一眾民族主義領袖便成立國立馬來聯盟來抗衡英國。另一方面,蘇聯扶持的馬來共產黨也以驅逐英國為務,不斷以軍事挑釁英軍。雖然英軍能擊退多次來犯,但也是強弩之末,便主動與馬來亞聯邦商量如何讓馬來亞獨立。雙方在1956年2月達成協議,而馬來亞正式在1957年8月31日成為獨立的馬來西亞聯邦;而新加坡在1963年也透過公投而成為聯邦的一部分。1965年,馬來西亞的國會議員在新加坡的民意代表杯葛下,一致投票將新加坡驅除在聯邦之外。新加坡便成為獨立國,並在總理李光耀的苦心經營下,成為比馬來西亞更高度發展、更能與全球接軌的國家。

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統治下,有60多個國家或地區脫離英國統治,最後一個獨立成國的是1980年的津巴布韋,而最後一個脫英地區是1997年回歸中國的香港。女王先祖所奉行的帝國主義並以販賣黑奴來發展殖民地的行為,當然為現今國際社會所不容,但在她70年的統治下,整個皇室已多次為先祖的行為致歉;英國甚至為在肯尼亞的殘暴鎮壓作二千萬英鎊的賠償。女王70年來的統治,有氣有節,不卑不亢,難怪所有脫離英治之獨立國的現任領袖都為她的離世深切哀悼——這不是戀殖,應是人之常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