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司祺
天下間的語言不一樣,而同一語言當中也有不同的地方口音,不同民族背景的人講同一種外語也會帶着明顯的語音特色。語言是一種藝術,適當得體地處理口音問題,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教養。
就拿英語為例,有蘇格蘭、英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口音,就是在倫敦也有不同口音的英語。印度人、中國人、東歐人、意大利人說英語,如果非本土出生,也會帶着一絲甚至是濃重的民族口音。
華人自身說國語,也難免帶有不同的鄉音及語調,有些講得字正腔圓的人會嘲笑有口音的人,其實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每個人的語言天分各有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看見你嘲笑揶揄那些說話帶口音的人,那麼他們也會模仿。你應該阻止孩子對他人口音的負面批評,讓他們覺得有口音不是怪異的,而是每個人每個族群的特點。
有時要聽懂一句濃口音的話,是需要耐性的。當你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如果聽不懂,可以禮貌地要求對方重複:抱歉,我不太聽得明白(表示是你的理解問題,讓對方感受好些);但是不要說:你的口音很難懂。如果是一些重要的事情,可以重複一次並且問對方:你是這樣的意思嗎?
事實上,不同的口音為語言帶來更多的色彩,也是讓人了解其他民族背景的好機會。當你跟一個朋友來往,也不要老是把重點放在他的口音上,以免講多了就會冒犯別人。
如果你是新移民,你家孩子的英語在開始的時候帶有比較明顯的口音,你就需要經常鼓勵他,不要為此煩惱,也不要太過介意,而是多點模仿,並且努力正確清楚地發音就可以,不要因這問題令他自卑。
正如之前所說,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教養,重點不是你講得多麼字正腔圓、抑揚頓挫,而是你給對方、聽的人什麼樣的感受。
假如你想改正你的口音,那麼則需要下一番苦工。建議你觀看一部有關禮儀、口音的經典電影《My Fair Lady(窈窕淑女)》,看看原本粗俗的東倫敦賣花女伊莉莎如何接受極其艱辛的訓練,甩掉那濃重的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