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琪
精神健康包括我們的情緒、精神和社交福祉。它影響着我們的思維、感受和行為。還有助於確定我們如何處理壓力、與他人相處及作出選擇。 從童年、青春期、成年以至老年,精神健康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
導致精神健康問題的因素
• 生理因素,例如基因遺傳
• 人生經歷,例如創傷或被虐待
• 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家族史
早期警告信號
• 吃太多或睡得太多或太少
• 無法解釋的疼痛
• 遠離人群和日常活動
• 精力不足或沒有精力,以致無法執行日常任務,如照顧孩子、上班或上學
• 感覺麻木或覺得任何事都不重要
• 感到無助或絕望
• 吸菸、酗酒或用藥過量
• 感到異常困惑、健忘、緊張、憤怒、不安、擔心或害怕
• 與家人和朋友吵架或大聲喊叫
• 嚴重的情緒波動,導致人際關係出現問題
• 有難以忘懷的念頭和記憶
• 幻覺
• 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念頭
若發覺家人、親友或自己有以上跡象,應儘快請家庭醫生轉介,及早尋求專業援助。精神健康問題很常見,若及時求助,有很大機會好轉,甚至完全康復。
積極的精神健康
• 應付生活壓力
• 充分發揮潛力
• 提高工作效率
• 為社區作出有意義的貢獻
保持精神健康的方法
• 在需要時獲得專業幫助
• 與人聯繫
• 採取積極態度
• 鍛練身體
• 幫助他人
• 充足的睡眠
• 培養應對技巧
宗教信仰與精神健康
美國根據相關的一項調查,觀察一群因抑鬱或焦慮等精神健康問題而接受治療的病人,其中有信仰的患者對治療的反應會更好。另外,杜克大學醫學中心(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的靈性、神學和健康中心主任科尼格博士(Dr. Harold G. Koenig)在對 93 項有關宗教和健康的審查中發現,越信奉宗教的人,抑鬱症狀越少。他說:「信奉宗教並積極參與宗教活動的人,似乎更能應付壓力。因為信仰給予人們一種生命目的和意義,有助他們理解和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負面事情,而宗教團體也可以在困難時期提供正面的支持和鼓勵。」基督教提倡信、望、愛;教導寬恕和憐憫。這些正面的情緒,可以減輕焦慮,並可減少壓力荷爾蒙。
正如一首詩歌的歌詞:
「有許多未來的事情,我現在不能識透,但我知誰掌管明天,我也知誰牽我手。」
你願意相信那位創造萬物、掌管明天的主耶穌嗎?祂會與我們同行,積極地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