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2年5月, 專題

如何與長輩溝通?

劉安琪

 與家人相聚本應是一件溫馨愉快的事,但許多年青人都擔心會面時,對長輩的一連串問題:「在哪兒工作?」「薪金多少?」「有談戀愛嗎?」「何時結婚?」覺得不勝其煩。雖然這些問題都是出於關心,但往往令年輕的一輩感到尷尬,因而退避三舍,構成代溝。

與長輩相處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上一代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和世上的無數變遷。其實當我們與父母、祖父母及其他長輩相處交談時,可以獲知自己的許多童年事蹟和成長過程,並能夠從他們身上汲取人生智慧,學習處世之道,得益良多。

溝通技巧

要與長輩建立良好關係,和睦相處,除了愛心以外,還需要一些溝通技巧。與其回避長輩的問題,不如讓話題轉回到長輩身上,讓他們感受到關愛,並透過從他們的過往經驗中學習,讓其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備受重視。

要營造美好的互動,必須耐心聆聽,偶爾作出適當的回應,表現同理心,引導長者尋找回憶中的正面情緒、感受和經驗,便能建立親密的關係。

嘗試不同的話題

  • 藉着談論天氣打開話匣子,關心長輩的身體健康,例如天氣潮濕或轉涼會引發一些風濕骨痛等老毛病。如果對方聽力欠佳,說話時提高聲浪、慢慢說,避免用流行語,要用他們熟識的詞句。
  • 向年長女士詢問她們如何茹苦含辛地撫養孩子長大成人、請教烹飪、縫紉、編織或園藝技巧,談到她們擅長的領域,會令對方興致勃勃、津津樂道。後輩可以從中學習,甚至當面「實習」,給予長輩無限的滿足感。
  • 我的一位老鄰居一向寡言,不料一天他談到當兵時出生入死的英勇事蹟,驚險刺激,回味無窮,滔滔不絕,簡直停不下來!
  • 童年時光通常是天真爛漫的,然而長輩的童年可能沒有我們那麼幸福和物質豐富,而透過了解他們的童年,我們可以體諒對方為何如此節儉,或對某些事特別執着。
  • 投其所好,陪伴長輩一起看新聞或電視劇,從而找到共同的話題:例如討論時局、看詼諧喜劇,一起哈哈大笑、或笑罵劇中某個壞蛋角色等。

耐性與同理心

與年長體弱的長輩相處時,本着耐心和同理心,將更能體諒他們的身體軟弱、動作緩慢、健忘或冷漠。否則我們會變得不耐煩、沮喪,甚至想放棄並離開。在這些時刻,嘗試設身處地為長輩想像一下——「他做每件事都這麼慢;每天都要忍受關節炎,一定很痛苦。」「她這麼冷漠,沒有朋友在身邊,日子一定不容易過。」假如你盡了最大的努力,仍未見效,可以暫時離開,休息一會兒,待心境平靜下來再嘗試。

《聖經》教導我們孝敬父母:「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箴言》二十三章25節)。」孟子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其他長者;愛護家中的孩子,推廣到愛護別家的孩子。愛與關懷父母是很自然的事,以身邊的人作為起點,從而懂得尊重和關心長輩,自然會主動去關懷其他長者,為他人着想。我們有一天也會成為(或許已經是)別人的父母及長輩,亦會期望兒女和後輩尊重和關愛我們。若人人都能這樣,這世界將會美好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