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美貞
15歲的子樂,在香港讀國際學校,兩文三語流利。2021年中隨父母來英,入讀私立學校,開課後一個月開始拒絕上學,每日跟香港的朋友網聊至凌晨三、四時。
11歲的婷婷,母語是英文。2020年底入讀公立學校,數月後出現情緒問題,窗簾拉上,房間畫滿暗黑影像,質問媽媽為什麼要帶她移民。
7歲的竣軒,移民前最愛笑,2021年初上學一個月後,老師跟家長說,他有創傷後遺症跡象,要儘快跟進。
沒有人想過他們會有問題,現實是不排名次、甚少功課、天大地大的英國生活,並不是所有孩子的天堂。對於某些孩子,移民生活是惡夢的開始。我們幾個移英港媽將心比己,決定成立「英國心泉」,希望能夠幫他們一把。
不是要把這些孩子看成草莓,移民本來就不是易事,成年人面對陌生的文化和語言,都有壓力,更何況是揹着獨特精神包袱的孩子們。
經歷2019年香港社會運動的青少年們,帶着還未愈合的創傷來到英國。「忘記過去,重新開始」的鼓勵和態度,可能比「粗口」更難入耳。
有些年幼的孩童早上還在上學,晚上已經被拖上飛機。因為恐懼,爸媽不讓他們告訴同學或老師要移民英國,不能好好道別。一覺醒來,原來的生活全部消失。他們的情緒困擾比想像中嚴重,2月初,報名參加「英國心泉」一場講座的250名家長中,有三成表示子女出現情緒問題。他們能夠從學校和NHS得到的支援,卻並不理想。
因為一場疫症下來,非私營情緒治療的輪候名單越來越長。即使能安排見到醫生,不少家長和孩子根本無法用流暢的英語跟對方講心事,即使有NHS提供的傳譯員,也因為對香港文化的不了解而事倍功半。
「英國心泉」要填補的就是這個空白,雖然沒有任何政府支援,但幸得數十位有相關專業培訓、同樣來自香港的新移民,一起努力,「英國心泉」開始提供下列服務:
- 由前香港社工負責的諮詢服務,為家長解答相關問題;
- 由註冊專業人士以廣東話替孩子做評估,並撰寫英語報告,方便NHS或學校跟進;
- 資助少量廣東話輔導或治療服務;
- 提供關於情緒管理及本地相關制度和服務的講座/工作坊;
- 開設雙語網站提供本地相關支援和服務資訊;
- 向本地老師介紹香港文化、教育特色的英文資訊包。
如欲了解「英國心泉」的詳細服務,請瀏覽「英國心泉」網頁:
https://hongkongwell.uk/zh/
Facebook: hongkongwelluk
(作者為「英國心泉」聯席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