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2年1月, 專題

Omicron回顧與展望

劉安琪

新冠病毒不斷出現變種,繼Alpha、Beta、Gamma、Delta之後,2021年11月,在南非有了全球新變種的首宗感染病例。不到一個月,擴散至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Omicron。

症狀和傳染性

Omicron的傳染性極強,為Delta的兩到三倍,迅速地席捲全英國。牛津大學醫學教授約翰貝爾爵士(Sir John Bell)指出,Omicron的症狀異於以往的冠狀病毒株,敦促人們注意喉嚨痛、特別是背部肌肉酸痛、鼻塞、腸胃不適,肌肉疼痛等病徵。他認為政府於去年12月8日實施的B計劃限制是減緩病毒傳播的正確方法,而全力推行注射加強劑更是當前急務,呼籲大家儘快接種,是最有效的實際抗疫行動。

回顧歷史上的大流行

世衛記載了歷史上幾次大流行的致命病毒和病菌,包括公元541年的鼠疫、1520年的天花、18世紀的霍亂、1800年代至2010年期間曾多次爆發的流感病毒、1981年的艾滋病和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以及稍後在中東出現的「莫斯」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隨著科學家的不斷努力,醫療診斷技術的進步,配合全球展開的公共衛生運動,提高公眾意識,上列的大流行大部分都已減緩或受控制,不再肆虐。

2019年爆發了我們現在熟悉的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亦稱為Sars-Cov-2,是2003年沙士病毒的變種,截至2021年底,已有超過550萬患者死亡。在繼續尋找疫苗和有效療法的同時,對絕大部分人而言,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仍然存在。

研發新疫苗

去年12月世衛表示,現有疫苗對Omicron仍有預防重症的效用。已有數據顯示,目前普遍接種的幾款疫苗都能減少重症和死亡風險。針對Omicron和其他主要病毒變種的更新版疫苗,已進行研發和大量測試,希望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護。製藥公司表示,如有需要,可在100天內更新疫苗以對付Omicron變種。全球已有多種疫苗可用於預防感染,目前不必住院但病情惡化風險較高的病人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但必須在醫院或診所接受注射。

「天然免疫者」帶來新希望

英國研究人員表示,一些人儘管一再暴露在新冠病毒中,仍有自然抵抗力。這種免疫力,可能是來自人體學習如何對抗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病毒。若能探出箇中原理,便可幫助研製出更有效的疫苗。

口服劑

去年秋季,美國默克公司(Merck)研製了口服膠囊莫努匹拉韋(Molnupiravir),宣稱臨床試驗證明,可使患者住院或死亡的風險降低約一半。11月初在英國率先獲准緊急使用。美國輝瑞(Pfizer)公司隨即宣佈其口服膠囊Paxlovid,在2、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可令住院或死亡率降低85 – 89%。

了解疾病是如何傳播,就能加以控制。掌握了知識,與人分享,便能大幅度減少疾病傳播。

回顧與展望

疫情好像沒完沒了,但終有一天會過去,而其中也有值得感恩的事——我們雖然少了出外用餐的享受、購物和旅遊的樂趣、和親友相聚的喜悅,然而多了與家人相處的優質時間、自我反省的機會,和親近上帝的珍貴時刻。「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聖經‧腓立比書》四章6-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