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1年12月, 世界風情畫

讚歎主恩遊劍橋

J.Wong

感謝上主恩典引領和供應,筆者一家三口移英將近半年時間,生活很快安頓和適應下來。最近,終於有機會與友人夫婦一起到周邊城市逛逛,而目的地是劍橋,位置距離倫敦約一小時的火車或兩小時的巴士車程。

劍橋是英國最歷史悠久的大學城之一,有許多知名的學院建築。筆者作為第一次來劍橋的遊客,目標明確,當然是要「盡收眼底」啦!第一站當然要體驗在著名的康河上撐篙(Go Punting),一邊欣賞各學院的宏偉,一邊享受上主的造物奇妙。由於友人於劍橋生活多年,我們便選擇自己撐船,一艘六人座位的船大概£40左右。如果你未有撐船經驗,也可以請船夫代勞,許多船夫都是劍橋大學的學生來做兼職,可以聽聽他們講解四圍的美景建築、歷史軼事,當然船費會貴些,價格可參考其官網資訊。

上船了!出發!

康河上小橋無數,最為人知的應該就是「嘆息橋(Bridge of Sighs)」,其概念仿自意大利水都威尼斯的那座里阿爾托橋,雖然劍橋這條沒有威尼斯那條橋經典,但有人說此橋是通往考試場的路,因此有不少劍橋學生會在考試前後在這橋上發出此起彼落的嘆息聲,懊悔一下自己在考試時有沒有盡力完成。

很快便來到另一條最為華人熟悉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這首詩是在1928年的秋天,中國近代詩人徐志摩最後一次重返英國劍橋後,乘船返回中國的途中所寫,以表達告別劍橋的淡淡哀愁。當我們的小船停留在這條小橋下,我也思想着半年前離開土生土長的地方,心裡不禁也浮現一絲的愁緒。但想到主耶和華應許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聖經.約翰福音》十四章27節)感謝上主賜下平安,使我們能倚靠祂繼續前行。

除了康河上的小橋外,當然少不了學院建築。沿河看到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嘩!」的一聲是筆者的第一個反應,看到眼前這座宏偉的建築實在更新了我對大學院校的觀念!國王學院的第一座建築始建於1441年,原本是節儉的設計,但在1445年起,學院建造目的轉變為彰顯王室地位和氣派。在這裡會看到以哥德式建築的劍橋最美的學院禮拜堂,尤其玻璃彩繪、石牆、木雕都展現着宏偉精細的工藝。

不過,在Punting中最難忘的莫過於是在船上一邊享用自備的輕便小食和水果,一邊與友人聊天的過程。因此,如果大家能約上三五知己或弟兄姊妹租一艘船,享受着有主同在的團契時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Soul Chill!但要提醒大家,由於現在疫情反覆,如果你是跟船夫遊覽,還是不便在船上飲食啦!

體驗完90分鐘的撐篙後,作為船夫的友人和爸爸都累了,剛好在岸邊有一間從1920年開業至今的百年老店Fitzbillies,It’s Afternoon Tea Time!! 我們選擇了Cream Tea,初看名字以為是英式紅茶的種類,但其實Cream Tea是指一種傳統簡單的下午茶組合,包括了司康(Scone)、奶油抹醬(Clotted cream)、果醬和一杯茶。(小兒表示很美味,吃不停口!)

補充體力後便來到這個最富盛名的學院——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據說三一學院至今已培育出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例如波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等等。三一學院早於1546年由英王亨利八世所建立,因此來到這裡主要便是欣賞三一學院大門上的亨利八世雕像。除此之外,學院門口還種着一棵赫赫有名的牛頓蘋果樹——「我小時候就聽過他的名字呢!」雖然這棵名叫牛頓蘋果樹,但此樹非彼樹,並非牛頓坐在劍橋這樹下發現地心引力。據聞這棵蘋果樹其實是在1954年從牛頓的家鄉帶來種的,而選擇栽種在這個小花園是因為牛頓的房間就在附近,他偶爾會來散散步呢!這棵樹象徵着紀念的意義,現在也成為遊客爭相拍照的小景點,當然我也為小兒在這樹前拍了好幾張照片,好讓他長大後可以告訴他牛頓的事蹟。

最後,在劍橋大街上走着走着,又穿過市集,天色也開始昏暗了。這次劍橋一日遊雖然有點走馬看花,但筆者深深被這座大學城的那份文藝學術氣息所吸引,到處都被美景包圍。筆者相信生命中經歷的這一切並非理所當然,感謝上主賜下一切美善,這份恩典愛眷實在讓我們一生讚美祂的偉大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