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1年10月, 專題

英式教養兒童

劉安琪

在英居住多年,目睹英國人教養兒童的方式,感覺有值得我們參考之處。

強調獨立性和尊重

每個孩子都有其天生的特質,英式教育強調獨立性與自主性,但同時也教導必須要尊重每一個人。雖然他們提倡寬鬆的教養,但對於品格上的要求仍是不容忽視。例如生活中的常用語:「請(Please)」、「謝謝(Thank You)」和「對不起(Sorry)」,會一生受用不盡。即使是日常的瑣事,也必須時常把這些單字掛在嘴邊。自小教導孩子懂得禮貌,對他們長大後的人際關係有莫大益處。

無理取鬧,如何處置

父母也需要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向他們說「不」,而不是凡事都順從。當孩子無理取鬧時,父母可選擇讓他們坐在一角或是椅子上冷靜,並且以溫和但強而有力的口吻解釋其行為的不妥,施行隔離(Time-Out)教育法。隔離的時間可以視乎孩子的年齡釐定,例如:兩歲2分鐘、三歲3分鐘等如此類推。

雙親的參與

近年在公眾場所不時眼見爸爸揹著孩子在胸前,眼神閃耀著愛和父親的驕傲,溫馨感人。育兒本該就是雙親的責任,近年來,英國爸爸陪伴小孩的比例也日漸攀升,不論是下班後的玩耍、餵食、洗澡到睡前講故事,都有父親的參與。許多地區都有爸爸們的育兒聚會;在電視中常見以爸爸為主要訴求對象的廣告;在暢銷書排行榜前50名中,有關爸爸育兒的書籍平均就有五本以上,充分顯出男士投入育兒生活的趨勢。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由爸爸分擔床邊讀故事,會幫助提升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創意力。比起媽媽的朗誦模式,爸爸可能更擅長用誇張的語氣演繹,加入趣味和搞笑的元素,使得故事時間成為既歡樂又能培養内在文化涵養的親子時光。英國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一項調查顯示:讀故事可舒緩肌肉緊張、降低心跳率且減輕壓力。在爸爸常唸書的家庭裡,不僅孩子的閱讀、書寫等學業成績較佳,在幼兒園也能表現得更有禮貌、更好的專注力,也有助於建立孩子們的自信。

溝通能力和學習空間

孩子真正想學的東西往往是在生活的經驗中;當他們開始對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事物感到好奇、想要了解更多,這正是父母的一個絕佳的機會,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興趣、方向和目標。華人家庭中,讓學英語變成一件不沉悶無聊的事,除了是溝通工具,更有助提升生活核心素養能力。父母與孩子一同練習聆聽、參與和獨立思考,讓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成長的方向和模樣。

除了校內上課以外,英國孩子的學習空間還包括參觀博物館和接觸大自然,舉凡放風箏、爬樹、尋寶、坐雪橇、露營、小島探險、泛舟、游泳等各種活動都是教育孩子的自然方式,父母可以因應孩子的能力鼓勵他們參加。

讓孩子領悟金錢的價值、學習謙卑和感恩。

對於需要更多零用錢的孩子,英國父母會選擇用幫忙做家務、洗車、修剪庭院、帶狗散步等方式,讓他們懂得自己賺取零用錢,潛移默化地領悟到金錢的價值。

經常對孩子們灌輸謙虛的美德,認識到因為父母勤奮認真地工作,讓孩子們可以過好一點的日子要心懷感恩,才不會將父母給予的優渥生活視為理所當然。

享受為人父母的時光

《聖經》有云:「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篇》一二七篇3節)我們可以試試擺脫控制式的教養,調整心態,循循善誘,便能更享受為人父母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