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1年9月, 專題

社論: 尊重糧食 節約使用

白崖

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日漸嚴重,世界各國都踴躍討論各種能源節約的方案,在氣候變化和資源稀缺的雙重壓力下,「不浪費食物」也是一項重要的議題。根據英國環境局的報導,全國糧食浪費估計已經超過了總數的50%;而家庭層面食物的浪費則達到了所有購買糧食的22%。因此,政府積極推動國人重塑正確的食物消費觀念,提高避免浪費食物的意識;以及要求生產商和銷售商採取一些有效措施,幫助消費者減少食物浪費。

研究顯示,在多數家庭丟棄的食物垃圾中,超過半數是因為買太多、煮太多,或忘了放在冰箱的食物,因為存放太久而變壞。這是跟人們對食物的態度、行為控制等有關的問題。譬如人們對食物種類和分量的選擇,如某一蔬菜或鮮果類的保鮮期極短,消費者無法頻繁往返超市,所以只能購買過於所需,而用一半丟一半;或者在特定情況下的程式性知識,如華人宴請客人,寧可煮多浪費了,也絕不可讓客人不夠吃而失禮,而常規是要讓客人吃得很飽。因此,購買過多的食物變成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政府在消費者節約食物的問題上,提出了多方面的措施。如鼓勵只購買和烹煮所需的分量、對剩餘食物進行再利用,或捐贈給濟貧扶困的團體等等。各國媒體甚至藉著人們的道德心理,提醒消費者在許多貧窮地方的人們,因為糧食供應不足而造成營養不良,因此懇請本國人不可暴殄天物。然而,不少研究顯示,這種道德意識的提高,其實對食物節約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反而是行為的控制、強制的規範,以及正確消費態度的建立,對不浪費食物更為有較大的貢獻。比如:提高人們使用食物的技巧;強制規範人們購物的習慣;以及從人們年幼時,就建立正確且健康的消費或不浪費的態度,這樣的效果更為顯著。

這些態度與行為的重塑和建立,筆者認為可從三方面進行。一是社會資訊,通過各類媒體重複提醒,以致達到教育的效果;二是通過教育團體如學校,從小灌輸正確的態度和行為規範;三是通過宗教信仰團體,提高人們對節約食物的意識。尤其是在基督教會裡,幫助人們認識大地的被造物與人類唇齒相依的關係,人類對照顧地球一切生態的責任,以及應該賦予的尊重。

筆者想起主耶穌給五千人吃飽的神蹟,《約翰福音》六章記載:「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真是食飽不浪費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