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1年4月, 專題

年少真無憂?

維奇

疫情之下,英國的學校斷斷續續地關閉。一年以來,年輕人每天都不用出門,在家上網課、交作業,閒來看電視、打遊戲,就連留學生們也過著一個非一般的學年。在成年人的眼中,求學的年輕人一般都沒有家庭、經濟壓力,不需要謀求生計,只要把書讀好就行,卻往往忽略了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年少,真的無憂嗎?

孤獨感——

孤獨感有社交、情感和文化孤獨之分。社交的孤獨感可能來自性格,或因疫情緣故無法正常社交,加上學業繁重,所以經常獨自留在房間裡。然而,情感孤獨的情況更多——雖然認識很多人,卻在人群中感覺不到自己被關注、被愛、被了解。留學生在異國的文化中生活,很大機會產生文化孤獨,因為語言、文化和一切陌生的感覺,都會讓他們感到孤獨。

壓力

感到壓力不是大問題,因為適量的壓力能成為推動力,使人努力向上。但長期在壓力之下,或者壓力期過後不能放鬆,身體就會啟動緊急剎車,導致倦怠的情況。所以,培養學生對壓力的關注尤其重要,這樣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壓力水平,和懂得安排學業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焦慮、抑鬱和創傷後遺症

焦慮是一種不安的感覺,輕則偶爾的擔心或恐懼,重則演化成焦慮症。抑鬱症則是持續的悲傷,並對往常喜歡的活動缺乏興趣。有些年輕人在經歷心理創傷後,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事件的回憶不斷地闖入腦海,導致他們迴避那些能觸發創傷聯想的情景,產生神經過敏。無論是過度焦慮、抑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都必須尋求專家的幫助。

正視情緒、打破禁忌

精神與心理健康的話題,在華人社會中長久以來都是禁忌。如果要幫助年輕人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我們必須鼓勵他們打破禁忌,為他們提供空間正視及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讓年輕人在可信任的群體中,互相交流他們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分享經驗,就能使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其心聲也被真正地聽見和了解,同時有助他們找到適當的方法來處理困難,經歷生命中的成長。

以「安慰」面對波瀾

在心理波瀾之下,人們最想要的畢竟是「安慰」。在《聖經》中,「安慰」特別指向上帝的拯救——在困難的時候,上帝給我們光明、力量和幫助,帶來希望和醫治。在新約《聖經》的《哥林多後書》中清楚地鼓勵著:「我們處處遭遇患難,卻沒有被困住;心裡困擾,卻沒有絕望……」(新譯本)無論面對任何境況,愛我們的上帝必定會帶領我們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