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星
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是俄國小說家、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曾多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或和平獎提名,可惜他從未獲獎。托爾斯泰筆下的《復活》是一部巨作,可歌可泣的悲慘故事,描敘19世紀俄國在沙皇制度下對人民的壓迫與虐待,加上大革命的風雨欲來和法庭的審判,讓很多無辜的人淪為階下囚。托爾斯泰書中的女主角瑪絲洛娃是一個純潔、天真、聰明和活潑的姑娘,對將來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奈何天作弄人,在朦朧初戀,邂逅當時是大學生的聶赫留朵夫,因被這個貴族少爺始亂終棄,最後墮落風塵,成為妓女。
托爾斯泰花了十年(1889-1899)時間才完成這部巨著,《復活》也描述當年流放西伯利亞的囚犯的遭遇。特別是瑪絲洛娃因犯盜竊罪被誤判謀殺,聶赫留朵夫被選為陪審員,認出瑪絲洛娃就是當年被他糟蹋過的少女,備受良心譴責,他下決心為這個女子申寃,為的是要拯救她,甚至要與她結婚。聶赫留朵夫深入監獄,目睹和瑪絲洛娃一樣的寃案,突顯當年俄國政府部門的重重黑幕、上流社會的腐敗、窮奢極侈、荒淫無恥的生活;而低下層的農民和一般的人民,過著水深火熱苦難的生活,形成強烈黑白分明的對比。
由於篇幅所限,筆者不會詳細介紹《復活》的內容,只是著重托爾斯泰創作《復活》兩位男女主角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的精神復活,聶赫留朵夫具有高尚理想的追求,甘願放棄龐大的土地,給予貧下中農的合作社,平均租賃給農民自耕,並與農民訂立租約。試想一個貴族的大地主,在過慣無所作為、精神空虛的享樂生活,反過來卻以「施比受更為有福」,認定正義是不容土地私有化的觀點。他的精神覺醒,到後來改變成為貴族的叛逆者、揭發者和抗議者,都是不可思議的心路歷程。
瑪絲洛娃的精神復活是在重逢聶赫留朵夫後,接受了他的勸諭和鼓勵,戒掉了酗酒的陋習,還到監獄醫院裡充當一位助理護士。瑪絲洛娃沒有接受聶赫留朵夫再續未了緣的要求,雖然聶赫留朵夫最終為她平反寃獄罪名,她反而接受在獄中的政治犯西蒙松的求婚。西蒙松在她心中有崇高的地位,深愛着她,不計較她過去的經歷。瑪絲洛娃不是一位拜金主義者,也不想聶赫留朵夫因為和以前是一個聲名狼籍的妓女結婚而影響他的名聲。不然的話,聶赫留朵夫將難於在現實上流社會中生活。瑪絲洛娃早已原諒了聶赫留朵夫,托爾斯泰筆下塑造的她,精神文明是何等的高貴。
《復活》的精神文明啟發自《聖經》,托爾斯泰的創作徹底否定沙皇制度與上流社會的腐敗。他描繪聶赫留朵夫的樂善好施,和成全瑪絲洛娃與愛她的西蒙松結合,使他在精神上得到慰藉。托爾斯泰在最後引用聶赫留朵夫閱讀《馬太福音》六章24節:「一個人不能服事兩個主人;他若不是恨這個愛那個,就是忠於這個輕視那個。你們不能服事上帝,又服事金錢。」(新譯本)
聶赫留朵夫設想:「我們活在這世界上,以為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盡情的享樂;為了快樂,而肯定自己的活着。」他在《馬太福音》六章25節的經文找到結論:「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為身體憂慮穿什麼,難道生命不比食物重要嗎?身體不比衣服重要嗎?」(新譯本)所以,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若你們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都必加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