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石
因疫情「社交隔離」,不禁想起兒歌《當我們同在一起》:
當我們同在一起 在一起 在一起
當我們同在一起 其快樂無比
你對著我笑嘻嘻 我對著你笑哈哈
當我們同在一起 其快樂無比。
這兒歌原基於德國民謠《O Du Lieber Augustin》——有位街頭風笛手音樂家名叫奧古斯丁,在歐洲「黑死病」瘟疫時期家破人亡。第二段說「錢沒了影,老婆也沒了影,一切都沒了影」。奧古斯丁也許在想著與人同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翻譯的兒歌雖然與原意不合,但此時此景,不得不想起何時我們才可以沒阻隔地在一起呢?
起初上帝創造人時說道:「那人獨居不好。」人需要伴侶,然而疫情卻硬是把人與人拉開,我們都本能地希望早些恢復以前的「正常」生活,嚮往能同在一起的時光。
著名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敘述海難逃生的船客魯濱遜,歷經25年荒島獨居後,拯救了一個食人族的俘虜,此後他開始在島上以「總督」自居,成為荒島的「統治者」。要是沒有其他的人,魯濱遜單獨一人是無法定位的。我們是誰,是需要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找到的。
我們若是怕死,也許所怕的不是一個不知道的未來。死亡的可怕,正是因為在死亡過程中,人落入了一個全然孤獨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聖經‧詩篇》廿三篇「我雖然行過死陰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能如此地安慰人。
何時可以又能「同在一起」?我想是有效疫苗出現並能大量地供應需求之時,這不簡單,還要大多數人都願意接受。不過另一麻煩問題,這新冠病毒的原先宿主不是人類,可能是蝙蝠或其他生物,所以我們不可能將其從世上完全消除。疫情過後,病毒還是可以經過突變而再度侵害人類。看來很可能還得要與這病毒周旋許多年。
何時可恢復正常生活?能恢復正常嗎?目前在美國人「居家辦公」比疫情前多了近10倍。許多紐約人搬去郊區不打算搬回來,城中著名的百老匯、音樂廳、五星級餐飲業、豪華酒店、商場、球場等都暫停或減少營業,社會型態正急速改變。將來恢復的「常態」將會是什麼光景?想要恢復疫情之前的常態可能性其實很小,我們所當做的是好好利用這時刻,好好預備自己擁抱一個全新的將來。
在許多人不能實體上班工作時,人工智能(AI)與虛擬模型就更有需要迅速地發展。許多人被迫在網上作業、買賣及溝通等,加速了AI的發展。我們不知將來的社會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與過去必定很不同。許多熟悉並極有傳統的機構,如零售、交通、學校、醫療及教會等,都暫時停止傳統的作業方式,強迫學習使用過去從來都不曾使用過的方式來操作。這「暫停」的時刻,是上帝讓人有些時間反思、籌劃、學習及預備步入一個嶄新的紀元。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就是所謂「智能革命」,藉著新冠疫情悄悄揭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