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4年10月, 專題

華文需要刻意傳承

念明花

英國是一個移民地帶,不同的族群在不同的時間點遷移到英國居住,為這個國家帶來了多樣化的人口結構。移居者在遷移的同時,也從家鄉帶來了母語與文化,光是倫敦大都會,就有300種語言/方言和多樣文化並存共生。

華裔英國人不懂說中文?

有人說,如果問英國人:「你懂得自己的母語嗎?」對方會認為這個問題有侮辱的含意,因為不懂母語是羞愧的事。恰恰相反,如果問英國土生土長的華裔孩子(British Born Chinese,簡稱 BBC):「你懂得中文嗎?」對方會表示自己只懂英文,不懂中文,而且多數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也許對華人移民家庭來說, 在一個以英語為主的國家生活,不懂說英語才是羞愧的事。

海外華裔子女能否學習中文,傳承中華文化,大大取決於家長。一些華裔家長認為,既然子女從小來到異國展開新生活,甚至在這裡出生,這個地方就是子女的家鄉,英語也自然成為子女的第一語言,如果孩子不願意學習中文,就不該強迫學習。再者,某些家長認為以英語溝通是高尚的表現,能帶來個人優越感, 因此也無需刻意讓孩子接觸中文。

海外華裔傳授中文困難?

另一邊廂,一些華裔家長努力向下一代傳授母語,卻感到實踐起來殊不容易。有一對父母帶着一名四歲女兒移居曼徹斯特,女兒只需四個月便能以英語流利溝通,並且很快忘記了中文,跟祖父母溝通時無言以對,只能以點頭或搖頭示意。即使父母安排女兒在週末到中文學校學習中文,女兒在日常生活裡還是較喜歡使用英語溝通,畢竟她的同伴都說英語。父母擔憂當女兒這一代過後,後代對中文及中華文化的認識會所剩無幾。

BBC有必要學習中文?

一名海外華裔年青人在網絡社交平台上發牢騷,批評一名中國籍遊客沒禮貌。事緣是該名遊客堅持用華語向他問路,但他聽不懂,遊客問路不果,便嘲諷他, 說:「華人不會講華語,你好意思嗎?」

華人是否非懂中文不可,這不涉及對錯,因為每個人都有權選擇,但在選擇之前,不妨明白華人後代學習中文的目的:

•傳承文化:除了是在學習一門語言,更是在異國他鄉傳承文化,避免失傳。
•多一技能:多懂一門語言,等同多一種技能,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利無害。
•身分認同:鞏固「自己是華人」的意識,避免有自我身分迷失的危機。
•保持家庭聯繫:有助與華人父母或長輩溝通交流,增進家庭聯繫。

如何在第二語言洪流中堅守母語?

語言學家施密德(Monika Schmid)說:「從你開始學習另一種語言的那一刻,兩個語言(母語及第二語言)系統就開始相互競爭。」這番話讓我們明白為什麼華裔後代的母語能力會退減,原來在外語的環境下,母語必定會受到影響,其次是12歲前的語言能力會容易變化,忘記母語的可能性頗高。

歸根結柢,華裔子女能在異邦傳承母語,是父母責無旁貸的事。孩子越早學習中文,成效便越好,因此父母理應把握黃金時期,使出「內外」攻勢,積極引導孩子學習中文。

在家庭內,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營造一個接觸中文的家庭環境。父母需要使出渾身解數,例如透過玩遊戲、唱中文歌、談論有趣的中文故事等等,多鼓勵孩子日常使用中文溝通交流。

在家庭外,父母可以讓孩子從小接受中文教育,入讀以英文和中文雙語開展教學的學校。據知目前倫敦已有多所中英雙語學校,包括日間托兒中心、幼兒園、小學及預備學校,這類雙語學校的特色是一半課程以英語講授,一半課程以中文講授,旨在讓孩子兼具兩種語言能力。此外,父母也可以讓子女每週上中文學校或線上中文課,以提高讀寫聽說中文的水平。

不管傳承什麼,都需要「刻意」,方可避免失傳。如果海外華人後代願意積極學習中文,即使不是聽說讀寫都流利,也起碼能認識自己的中文名字,能以中文日常溝通,中文及中華文化便得以薪火相傳。但如果第二代華裔跟非華裔結婚,華文會否從第三代混血子女那裡開始失傳?唯盼每一代海外華裔有刻意傳承華文的意識,使華文綿延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