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日恆
熟識英國的讀者都會知道,國內的古蹟不少都與三次外敵入侵有關,分別是2,000年前的羅馬帝國、1,000年前的諾曼第皇朝以及近代的納粹德國。最近我兩訪肯特郡(Kent),方覺這是一個能串連上述三段歷史的勝地。
里奇縣羅馬堡壘
首先是位於肯特郡東部的里奇縣羅馬堡壘(Richborough Roman Fort),它最初是羅馬軍隊在公元43年入侵英國時建立的橋頭堡。隨着時間推移,里奇縣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港口城鎮,但因港口常被外敵侵擾,羅馬軍隊在公元3世紀末唯有棄商鎮而築壘。
里奇縣羅馬堡壘在英國防禦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羅馬軍隊入侵英國的登陸點,標誌着羅馬統治的開始。堡壘的高牆和深壕溝為駐紮在此的羅馬軍隊提供了有效的防禦。不得不提的是堡壘的中心位置曾是一座20米高的燈塔,是當時全鎮最高的建築物。在萬天無雲的深夜,就算在對岸的哥爾地(即現在的法國)也能看到它的點點火光。遊客參觀時可看到部分的城牆以及燈塔、大樓及教堂的遺跡。
多佛堡
羅馬人在肯特郡建了幾座燈塔,其中一座保存當時模樣的位於里奇縣南端的多佛港(Port of Dover),他們撤出不列顛後500年,征服者威廉也看重此地利而建立了一座木製城堡,而他的後裔亨利二世把它改建為石製城堡。多佛堡(Dover Castle)在中世紀時期不斷擴建,成為英國最大的城堡之一。
多佛港在英國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防禦角色。它位於英吉利海峽,乃與歐洲大陸最接近的港口。多佛堡的戰略位置使其成為抵禦外敵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在拿破崙戰爭期間,多佛堡被改造成一個堅固的防禦基地。二戰期間,多佛堡再次成為要塞,用於指揮和控制英吉利海峽的防禦行動,而它最輝煌的二戰遺產必定是為防德軍轟炸而建的地下基地。基地建於鳥瞰英倫海峽的多佛堡下之山石內,當中的通道縱橫交錯。二戰時盟軍便在此統籌鄧寇克撤退(Operation Dynamo)及諾曼地登陸(Operation Overlord)兩大行動。
迪爾堡
迪爾堡(Deal Castle)位於多佛港與奇里堡之間,是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決裂後而建造的沿海防禦措施之一。他為了防禦自視為護教先鋒的法國和西班牙之入侵,在英格蘭南部海岸建造了一系列城堡,建於1539年至1540年間的迪爾堡就是其中之一。其設計獨特,由六幅小弧石牆保護中間的大圓堡,周圍則環繞着護城河。可是,其中實用性比後期同是享利八世下令興建生星型城堡低,因為後者能從多角度向外敵開火並在必要時向對面的星角支援,但小弧型的設計便不能相互支援。
迪爾堡在英國防禦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的設計旨在抵禦火炮攻擊,城堡的厚牆和低矮的結構使其能夠有效地抵禦敵人的炮火。迪爾堡與附近的沃爾默堡(Walmer Castle)和桑德堡(Sandown Castle)一起,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保護英格蘭南部海岸免受入侵。儘管它們在實際戰鬥中並未遭受重大攻擊,但對威懾敵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後記:歷史大熔爐
三個古蹟不僅是英國豐富而多元歷史的見證,也是英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歷史迷來說,肯特郡東部實在是一個不列顛島史的大熔爐,在此待兩三天也樂此不疲。參觀完畢後別忘了到多佛港著名的白涯(White Cliffs)參觀,讓大自然舒緩一下殘酷的戰史,也為心靈添上一絲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