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5年9月, 專題

「學」在試卷中?

Wiley

11+考試,是英國孩子入讀文法中學的重要途徑。孩子升中在即,我近月忙於陪他操練入學試。看着堆積如山的練習卷,我不禁自問:若最終進入學術頂尖的學校,是否就走在「成功」之路?

備試過程中,我發現孩子開始執着於對錯,即使做對了,也只是急着翻下一份。學習不再是探究世界的喜樂,而成為零和競賽。作為父母,更作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忽視這種價值觀的扭曲。

《聖經‧箴言》提醒:「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真正的教育應塑造品格:誠實、謙和、愛與服侍。若孩子只懂背誦公式卻缺乏良知,即使成績一流,也難在 AI 取代重複性工作的世代立足。未來需要能與科技協作、懂批判思考並願意承擔責任的人。

AI 已成龐大知識庫,能滿足孩子的好奇,但獨自使用有風險,因此我選擇陪伴探索。每週一晚,我們進行家庭分享,把學校、新聞或 ChatGPT 上看到的內容帶到餐桌,學習聆聽與表達,而非只爭論對錯。

選校不再單憑公開試排名,而從三方面祈禱分辨:

• 課程是否鼓勵跨學科探究與創意

• 老師是否關注靈性與品格培育

• 是否有服務學習與科技倫理課,幫助學生在 AI 時代活出信仰

即使學校名氣一般,但若能讓孩子成為以基督心為心的終身學習者,才是最好的土壤。備戰考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看見學習的終極目的──認識上帝、服侍人、管理受造界。當我們把成功定義為「與上帝同工、祝福世界」,分數與名校便不再是惟一門徑,而只是工具。如此,無論結果如何,孩子都已在真理裡得自由,走上最合乎信仰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