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司祺
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展現,我們不僅要展現個人的修養,更要彰顯上帝的恩慈良善,以此為準與家人親友和睦共度。
一切應以愛為出發點。無論對方是否信主,愛都是基督徒行事的根基。當家人說出傷人的話、批評我們的信仰或不尊重我們的價值觀時,我們可以選擇以愛回應,而非憤怒或反擊。愛不代表妥協,而是以溫柔與尊重表達立場。日常生活中,透過體貼、關心和幫助他人,讓他們感受到基督徒的愛是實際的,而不僅是口頭上的信仰。
基督徒身上應有耶穌的影子:柔和、謙卑、包容、睿智。我們的誠信、謙卑、忍耐與和平,會成為最有力的見證。《聖經•馬太福音》五章16節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有教養的人在關鍵時刻不會大吵大鬧,而是冷靜處理事情。家人看到我們在壓力下仍保持平靜、在困境中依靠上帝,這樣的生命見證比千言萬語更有說服力。對難纏的親友,我們不是以眼還眼,而是恆切禱告,將他們交托給全能的上帝,為他們的救恩、健康與心靈平安,也為我們的耐心與智慧禱告。
愛人不代表放任他人傷害。保羅在《聖經‧羅馬書》十二章18節說:「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若盡力仍無法和睦,相對保持距離、限制互動,也是一種智慧。家庭中的角色不只是親屬,更是光與鹽,是上帝在家庭中的見證人。當他人看到你是一個有教養、懂禮貌、處事得體的人,你會更容易影響和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