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5年3月, 所聞所感

(優雅生活) 如何重拾禮儀?

高司祺

你有否發覺,現代人對禮儀的重視程度大不如前,無論是在公共場合、職場,甚至家庭中,缺乏禮貌的行為似乎變得越來越普遍,而人們也似乎不介意。這種現象的背後牽涉到多種因素。

科技的進步使人們的溝通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人們習慣面對面交談,注重語言和肢體語言的禮儀,但現今許多交流都透過社交媒體、即時通訊軟體甚至人工智能進行。由於線上溝通缺乏表情和語氣的輔助,人們在打字時便容易忽略禮貌用語,甚至變得更加直接、用圖案表情包代替言語、可以冷漠甚至無禮。此外,長時間沉浸於虛擬世界使人與現實社會疏離,對於禮儀的認知和實踐自然逐漸淡化。

傳統社會強調尊卑有序、長幼有禮,而現代社會則更注重個人主義和自由發展。隨着平等觀念的普及,人們對於傳統禮儀的堅持也有所放鬆。此外,許多人認為禮儀只是表面的形式,而急促浮躁的「現代模式」,會讓人覺得遵守禮儀會浪費時間,進而忽視基本的禮貌。

現代教育更注重學業成就和專業技能,而較少強調品德教育和社會禮儀的培養。許多家長忙於工作,忽略了對孩子禮貌習慣的培養,而學校的課程也較少涵蓋這方面的內容。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自然不會像過去的人那樣重視禮貌。

作為基督徒,相比一般不信的人更應該擁有良好的教養,因為恩慈良善、謙遜有禮、善解人意,正是耶穌的性格特徵,我們不是要像耶穌嗎?這是榮耀上帝的。我們如何重拾禮儀呢?

首先,家庭應該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例如說「請」、「謝謝」等基本禮貌用語,並以身作則,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並學習,父母就是最好的禮儀導師。

其次,學校應該在課程中融入更多有關禮儀與道德教育的內容,讓學生理解禮儀不只是形式,而是對他人尊重的表現。我家有一套多年前的小學語文課本,裡面各方面的知識教育,處處體現溫情、人性、倫理,這是現代教育所缺失的。

再者,社會大眾也可以透過媒體宣導、社區活動等方式,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禮貌。例如餐廳和商店可以透過標語提醒顧客尊重服務人員,而企業也可以透過培訓課程,提升員工的職場禮儀。禮儀導師的工作雖然只可以影響很小部分的人,但正是他們的工作,能把一些美好的行為習慣「重拾」回到現代社會。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從自身做起,意識到禮儀並不是多餘的,而是能夠促進人際和諧的重要因素。試着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他人,耐心聆聽,並適時表達感謝,這些小小的舉動將能夠帶動整體社會的正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