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4年8月, 世界風情畫

(樂縱橫) 燈火闌珊處的老倫敦──燃點帝國盛世的煤氣燈

馬日恆

每次英王封冊名單出爐,都會有新聞評論探討它在現世的價值。最多人評論的是以BE(即大英帝國)作名字的封號。帝國已名存實亡,勉強可稱為英聯邦,但在19世紀初它確是如日方中。當中負責照明帝國街道的便是在倫敦首次燃點的煤氣街燈。

照亮帝國盛世

煤氣燈由英國發明家威廉梅鐸(William Murdoch)在1792年發明,但要在1812年才由德裔企業家溫莎(Frederick Windsor)發揚光大。溫莎在當時倫敦冠蓋雲集的Pall Mall為佐治三世賀壽而點起六盞煤氣燈,之後便輾轉獲得皇家認可並在英倫點起滿街燈火。當然,我們現時在街頭看到的多是19世紀末才大行其道的電燈,但倫敦仍保留着千多盞煤氣燈,也就是這點點燈火為我們見證帝國的盛世。我最近與同事參加了一個倫敦煤氣燈導賞團,短短兩小時除了對煤氣燈有深入了解外,也對倫敦的歷史及趣事有更確徹的認識。

燈柱上的浪漫聯想

大衞與保羅是我們的導遊。導賞團的起點在國會大樓,樓外有數輛保護政要的警車,旁邊是六盞有計時裝置的煤氣燈。它們頂端的皇冠裝飾與國會大樓頂的金冠乃一脈相承。信步走到西敏寺,沿路大衞指出燈柱上的兩個徽章,一個是W的美術字體,另一個是兩個C背對背的徽號。前者是西敏寺(Westminster)的字首,後者則眾說紛紜。較浪漫的是時任西敏寺公爵與法國時裝設計師Coco Chanel有染,公爵便把她的兩個C字放在西敏寺市的每角落以證情深,Chanel的品牌也與此徽相近;但史學家偏向相信這只是City Council字首的兩個C字。

忠於上帝的殉道者

來到西敏寺的正門,看到的是兩盞以金、紅及綠色為主調的煤氣燈,也是市內最標緻的一組。大衞在介紹這座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千年簡史時,囑咐我們留意大門上一眾石雕。原來這是為紀念20世紀殉教的基督徒的雕象,當中包括美國黑人平權牧師馬丁路德金及反納綷的德國牧師潘霍華,而最與我們相關的是中國牧師王志明,他在文革時期因堅持忠於上帝而反對當年的「三忠於」活動被處決。

最「年輕」的煤氣燈

往唐寧街首相府走去,看到一組頂部裝有黃金冠冕的煤氣燈柱,保羅就此分享了一段趣事。話說他奉命到首相府外維修其中一盞煤氣燈,他攀上去維修後順手拍了短片,之後居然收到英國國安人員的電話,勸諭他把影片下架,這也是他平生唯一一件「違法」事件。我們朝白金漢宮方向走進入林蔭大道(The Mall),這條因所謂FOMO (Fear Of Missing Out)而建的巡遊大道,其實是要與19世紀各國首都如巴黎的香榭麗舍看齊。大道近皇宮的一端是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另一端是水提督門,不少慶典及活動如倫敦奧運的馬拉松都在這裡作起點。大道的中間有兩盞在千禧年後才安裝的煤氣燈及紀念現任英王的祖母伊利沙伯一世的紀念碑,而這兩盞當然是全國「最年輕」的煤氣燈。

一人駐守的警局

從紀念碑的階級往上走便是上文提及貴氣十足的Pall Mall,當日為佐治三世點起的幾盞煤氣燈在我們走過時剛好徐徐點起,而溫莎的名字也被刻在旁邊的藍碑上。同時大衞拿起打火機示範燃點用於煤氣燈內半球狀的燈芯外圍,待部分物料熔解後再在內燃點,燈芯便像電燈泡般折射火光,這比從前使用的油燈節省燃料並更光亮。提起帝國的盛世便很難忽略英軍在查發拉加擊退西班牙無敵艦隊一役,故此大衛帶我們到查發拉加廣場幾盞頂帶金冠並照亮國立藝術館大門幾條羅馬石柱的煤氣燈。他還指出全國最小的警局便在以海戰英雄尼爾遜命名的石柱之下,這個在60年代來視察但時嬉波士舉動的警局只有一人駐守。

廢物利用的街燈

導賞團以柯芬園旁的聖保祿堂外及啟發羅琳在哈利波特所創作的斜角巷旁的兩盞煤氣燈作結。途經著名的Savoy酒店,酒店旁是僅存的下水道氣燈(Sewer Lamp),乃是為避免當時從排泄物發出的甲烷所研發,目的是引甲烷來點燈以免積聚過多以引致爆炸。這支街燈是唯一整天燃點的煤氣燈,部分燃料是酒店客人所提供的「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