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5年10月, 健康寶鑑

(祝君康寧) 高血壓不可輕忽

文鏡彰/袁肇聰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早期多無明顯症狀,但長期未受控可損害心、腦、腎與眼睛。因此,按時服藥結合生活型態調整,是預防併發症的關鍵。

四大類降壓藥物與作用

1) 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s)

調節與血壓相關的荷爾蒙,使血管放鬆擴張,降低血壓。常見藥物有Enalapril、Lisinopril、Perindopril、Ramipril。

2) 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滯劑 (Angiotensin ReceptorBlockers, ARBs)

作用機制與 ACEI 相近,但通常在 ACEI 引起副作用時改用,不會同時併用。常見藥物有Candesartan、Irbesartan、Losartan、Valsartan、Olmesartan。

3) 鈣通道阻滯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 CCBs)

放鬆動脈壁、擴張血管,讓血流更順暢,降低血壓。常見藥物有Amlodipine、Felodipine、Nifedipine。

4) 噻嗪類利尿劑(Thiazide Diuretics)

俗稱「去水丸」,增加體內多餘水分與鈉的排出,使血容量下降、血壓降低。常見藥物有Indapamide、Hydrochlorothiazide。

這些藥物並不適合所有人:如懷孕或授乳期、有其他共同疾病(腎臟病、嚴重電解質異常等)、或與現用藥物可能產生交互作用時,需由醫生評估調整。

常見副作用與應對

• 乾咳(ACEI):若咳嗽影響生活,可與醫生討論是否改用 ARB。

• 腳踝腫脹(CCB):可抬高下肢、避免久站;必要時調整劑量或藥物。

• 姿勢性低血壓(起立頭暈):由躺、到坐、到站,慢慢變換姿勢、維持足夠水份。

• 其他可能不適(如頻尿、疲倦等)通常可透過監測與調整治療改善但切勿自行停藥。

自我管理小錦囊

• 規律監測:在家量血壓(早晚或依醫囑),記錄數值與時間,攜帶至門診。

• 飲食與生活:減鹽(少加工食品、選擇低鈉)、控制體重、每週累計 ≥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減少酒精、戒菸。

• 用藥紀律:每日固定時間服藥、外出攜帶備用量;主動告知醫護所有用藥(包括中成藥或保健品)。

• 定期追蹤:按時覆診,依需要抽血評估腎功能與電解質,與醫生或藥劑師討論目標與方案。

結語

高血壓是可以控制的長期病。配合規律監測與健康生活,就能大幅降低中風與心腎併發症風險。若對藥物選擇或不適反應有疑問,請與家庭醫生或藥劑師討論,為自己訂立清晰、可行且安全的降壓計畫。

本文僅供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請就個人用藥需求,諮詢您的醫生、藥劑師或其他醫護人員。

(文鏡彰博士為倫敦大學學院藥學院講師;袁肇聰為英國註冊藥劑師、倫敦大學學院藥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