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明花
隨着貿易政策變化,全球正步入高通脹時代,英國也受到影響。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生活成本不斷上升,能源、稅費、通訊和日常開銷等都在漲價,令個人和家庭面臨更大經濟壓力。
以為省錢 反倒招損
當收入追不上通脹時,很多人會選擇節省開支。但有時,一些看似省錢的做法,最後反而花更多錢,導致預算超支。以下是一些「省錯錢」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1 為了省錢而花得更多
• 購買折扣商品:誤以為多買多省錢,實則落入商家的促銷陷阱,一下子過度消費,對當月生活開銷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響。
• 購買低價舊車:勉強使用車齡高、效能低的舊車,很可能要在維修、保養或保險上投放更多的金錢,這未必划算。
2 為了省錢而忽略隱藏成本
• 為了省下幾英鎊,不惜花上車油錢、個人時間和精力,開車到較遠的地方購物,這樣因省小錢而費大力,未必值得。
3 為了省錢而忽視個人健康
• 由於新鮮食材漲價,許多家庭改買含鹽和添加劑的加工食品,導致飲食不良,增加肥胖與疾病風險。
• 鍋具塗層脫落,保溫瓶真空層受損,仍然使用,這樣因省錢而損害健康,未必值得。
培養精明的消費習慣
面對關稅引起的漲價,應避免無效省錢,並培養精明消費習慣。
1 選購價格合理又不加關稅的基本食材
在英國,許多本地生產或免稅進口的基本食材不加關稅,因此價格較實惠。常見品項包括:穀物、根莖類蔬菜、綠葉蔬菜、水果、肉類、海鮮、乳製品、豆類、菇類、雞蛋、麵粉、麵條及食用油等等。購買前建議格價,選擇最經濟實惠的消費。
2 選購大型連鎖超市自家品牌的產品
連鎖超市的自家品牌多採本地採購或大量議價,價格通常比大牌實惠。雖包裝不如大牌精美,品質卻不一定較差,甚至可能來自同一工廠。
3 認清超級市場的營銷佈局
超市的佈局旨在引導顧客多逗留、增加消費。為避免過度消費,可事先設定購物清單、預算與需時,並按購物量選擇手提籃而非購物車,以減少不必要的購買。
面對漲價潮,最重要是保持樂觀的心態。常常提醒自己,通脹只是經濟週期的一部分,其影響是暫時的,無需過度憂慮。如常作息,恆常運動,從容應對景氣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