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5年11月, 智慧之窗

(斯斯細語) 明月

比斯

農曆八月十五日那個晚上,我舉頭,望見了明月;低頭,思念的,不是故鄉,而是故人。

月圓,團圓。美好的寓意。全家人圍爐共聚,樂也融融。記得小時候,外婆必定會殺一隻雞,蒸好後色澤金黃,又香又滑。那時候,過節是件大事。外婆會提前幾天就開始預備,把要提前泡發的海味泡上。光是菜市場也要進出好幾次,才置辦好她心目中最好的食材。到了做節的那天,大清早就開始烹調。晚餐桌上最起碼也有八餸一湯,一家人狂風掃落葉,樂也融融。

後來,外婆移民。家中經濟好轉,香港的餐飲業又越來越發達,反而在家中團聚用膳的機會愈發減少。記得有位伯父,他好杯中物,吃食又特別講究。他會在大埔某圍村的知名酒家預訂盆菜,然後把親友都招聚過來,吃的、喝的、玩的,由下午開始歡聚到晚上。我從小就愛吃,當盆菜一上桌,看得我眼睛直發亮。後來漸漸長大,又離開故鄉十萬八千里,孤獨成了習慣。偶爾仿效詩仙舉杯,邀明月對飲。一個人的團圓,對影成三人。

剛剛想到的這兩位故人,他們都是願意花時間、精神、心血,為他人製造一個空間、一個理由去相聚。現在很流行一個詞彙──儀式感。說是過日子不能得過且過,要把握機會、製造浪漫。我從前對此無感覺,認為生活平淡是福,不需要平白無故地搞出什麼花樣。但今個中秋,我凝望着暟暟明月,有了不同的感悟:情,可濃可淡,不因地理時空阻隔;人,是情誼濃淡的關鍵。

生命中有許多人,一個不留神,就從此消失。我們說再見時說得好輕鬆,又怎料上一次道別,預期不了下一次能見。今年的中秋,我一個人,想像着到那天,我會在天堂裡,一個再沒苦痛、再沒眼淚的地方,與多少我重視的人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