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奇
英國氣象局已證實,2025年夏季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夏季,或許冬天也漸漸不會那麼冷了。乍看之下,少了刺骨寒風的冬季似乎更宜人;然而,當我們細想背後的原因,就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的議題——氣候變化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並對人類健康帶來長遠的挑戰。
冬季不再寒冷,不僅是舒適與否的問題,而是整個生態系統的變動。氣候變化導致季節交替紊亂,某些病原體和過敏原的生存週期被延長。以花粉為例,春季過敏患者可能會提早出現症狀,且持續更久。對於有哮喘或呼吸道疾病的群體來說,這將是一種額外的健康負擔。
對於容易感冒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士來說,溫暖的冬天看似減少了低溫帶來的風險,但另一方面卻可能增加傳染病的傳播。氣候變化導致某些原本只在熱帶滋長的病媒蟲類開始向北遷移,帶來登革熱、西尼羅河病毒等疾病的潛在威脅。英國雖仍屬高緯度地區,但在持續暖化的趨勢下,這些疾病的威脅已不再只是隔岸觀火。
雖然溫和的冬天可能使人心理上減少鬱悶,但新聞裡的極端高溫、山林大火,甚至糧食價格上漲,都提醒我們地球正處於巨變之中。這種潛在的不安感帶來焦慮,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絕不可低估。此外,氣候變化令乾旱、暴雨、洪水和風暴的發生頻率上升,不僅威脅基礎設施,更容易造成飲用水污染,增加腸道疾病風險,直接影響我們的健康。對於移居海外的華人家庭來說,如何應對這類突發情況,將會是一個新的生活課題。
那麼,我們該怎辦?生活在英國的華人社群,可以透過調整生活方式來降低健康風險。例如,積極參與社區環保行動,關注飲食均衡與運動,及早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把握機會多進行戶外活動,增強免疫力,促進身心健康。
總而言之,這個冬天可能會不太冷,但我們不能只把它視為「更舒服」的徵兆。氣候變化是一把雙刃劍,它表面帶來短暫的便利,卻在深層次上影響着人類健康與未來。因此,我們更應以全球視野來審視這一現象,從日常生活做起,愛惜這個美麗又美妙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