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ey
英國正面臨生活成本上升,電費、食品、交通和租金皆比過去高,對移居港人的家庭來說壓力不小。然而,調整心態與生活方式後,仍可過上穩定、有尊嚴的生活。
香港人習慣外食與便利消費,但在英國,這樣的生活模式成本高昂,如一杯珍奶約£6,外賣食物超過£15,長期下來成為負擔。
英國則提供另一種生活節奏:寧靜、有空間、重視家庭,且有許多免費資源。幸福不一定來自消費,而是來自簡約與歸屬感。
要過得有尊嚴,第一步是要對生活「有掌握」。這包括:
1. 制定現實的預算
每月列出必要開支(房租、水電煤、交通、稅金等)與可變開支(食物、娛樂、購物等),設下消費上限。利用如Monzo或Emma等英國本地理財App,自動追蹤開支與分類,減少盲目消費。
2. 由外食轉向家庭煮食
英國的超市物價其實不算高,若能善用Tesco、Aldi、Lidl等超市的自家品牌,再加上週末到市集購買新鮮蔬果,自煮比外食省下超過一半以上的開銷。
3. 善用免費資源與社區設施
英國有大量免費公園、圖書館、博物館、步道,不花一分錢也能享受高質素的休閒時光。許多城市如劍橋、曼徹斯特、倫敦各區都有社區中心或活動日,適合家庭參與,也是融入社區的好方法。
在英國,沒有人會因你穿什麼品牌而另眼相看;反而,懂得過簡單但舒適生活的人,更受尊重。以下幾點心態上的轉變尤為重要:
• 不跟風、重實際:英國的生活節奏較慢,少了競爭感,毋須與他人比較消費或生活方式。
• 重「質」而非「多」:一雙好鞋、一件保暖大衣能穿數年,不需常常更換。
• 建立社交支持網絡:參加教會、社區活動、港人組織或媽媽群,不只能互助互勉,也減輕孤單與焦慮。
面對英國生活成本持續上漲,我們不能只消極節流,而是要主動打造屬於自己的「英國生活模式」──以儉約為根本,以尊嚴為核心,以社區為支援網絡。由香港帶來的靈活、拼搏與效率精神,加上英國社會的空間、制度與步調,只要懂得結合,生活不單可以「過得去」,更可以「過得好」。
願我們都在這片土地上,活出自己的節奏,活出一份自在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