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ristian Herald Crusades UK

2025年8月, 生活資訊

(BNO專欄) 移英親子關係的博弈

Lilian Lau(英國心泉)

孩子移英後,你是否察覺到他的變化?他的廣東話變得彆扭,興趣與習慣也逐漸本地化。你欣慰他融入新生活,卻也發現他常與你爭辯,抱怨你不懂他的世界。你曾否埋怨孩子與你變得疏離?

我們在香港長大,雖受西方文化影響,卻仍帶着「港式父母」思維:重視成績,要求孩子背誦;看到功課、測驗少,便感不安;對他們輕視考試會憤怒,甚至急着找 Past Paper 操練。

我們力爭上游,孩子若未入讀 Grammar School、成績平平,內心難免不甘,甚至早早訂下 KPI,目標是「神科」、「神校」。當老師說「學習是為了理解與應用」、「自尊不應只靠成績建立」,我們能否放下「成績等於成功」的觀念?

學校鼓勵孩子表達意見,我們是否願意在家中聆聽?還是只重語氣與態度,要求絕對服從?當社會鼓勵孩子探索人生,而我們堅持他們走「康莊大道」,是否反成了孩子眼中的「一言堂家長」?

很多父母會說:「我們只是為了孩子好。」但這些「好」未必適用於今天的孩子,反而引來質疑。那是否就此放手不管?也不是。當孩子遇到困難,他們真正需要的,是父母先傾聽與陪伴,再慢慢引導他們思考解決方法。

青春期的親子關係本就充滿張力,移民更令孩子在文化認同上倍感衝突。他們特別需要一位了解自己背景的大人同行,而這個人,很可能就是你。

與其「曉以大義」、堅持自己那一套,不如坦誠與孩子一起摸索。即使我們沒有答案,但願意同行,就是移民路上最強的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