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霞
有晚一位朋友來家裡吃飯,聊得很開心。飯後女兒問我:「我很喜歡她,可是她為什麼不去教會呢?」我回答:「她還不認識基督,也不知道上帝有多愛她。」女兒接着問:「那她將來會去那個很悲傷的地方嗎?」我答:「我也不知道,但也可能在她的人生中會遇見基督徒朋友,會認識耶穌。我們無法知道她永恆的歸宿,但我們可以為她禱告,求上帝讓她有一天能認識祂。」那晚,我們便一起為這位朋友禱告。
還有一次,她問:「媽媽,如果你上天堂了,和上帝在一起,你還會知道我在地上做什麼嗎?還能跟我聯絡嗎?」我說:「應該不會喔。天堂是一個沒有悲傷的地方,如果我還知道這個破碎的世界正在發生什麼,可能會難過,那天堂就不再是完全喜樂的地方了。」
睡前,我們常會一起讀基督教兒童書籍,其中她最喜歡的是《天路歷程》兒童版。昨晚我們讀到:「上帝應許祂永不放棄我們,並賜下勇氣,使我們在旅程中能靠祂得勝有餘。」她立刻問:「那我的旅程在哪裡?」我說:「我們每天都在走這段人生旅程。」我試着向她解釋「得勝有餘」是指靠上帝幫助,我們能在困境中仍然充滿盼望與喜樂,更堅強、更有信心地繼續走下去。
我曾擔心自己的解釋會不會太抽象深奧,怕她聽不懂;也擔心用詞不夠貼近她的年齡,讓她感到困惑。但令我意外的是她往往會因為我說的話,提出更多更深入的信仰問題。這讓我明白,有時她能領會的比我想像的多。隨着她一天天長大,我看見她的理解力也在成長──不只是透過我,還透過《聖經》、主日學、假期聖經營、年長基督徒的榜樣,最重要的是上帝親自透過聖靈在她心中動工。
教養孩子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份極深的祝福。我越來越明白,信仰並不是額外添加的部分,而是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而與上帝建立關係,也不是一件特別安排的活動,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的一部分。上帝深愛我們的孩子,渴望他們認識祂。
上個月我們前往參加「全英矮小症運動協會」舉辦的全國運動會。女兒參加了多項比賽,樂在其中。這次,她還第一次嘗試了團體足球。孩子們穿上紅藍隊服,在室內球場上奔跑,家長們則坐在場邊觀看。
比賽一開始,兩隊孩子就像一群追着足球跑的小蜜蜂,場上沒有隊形,大家同時當守門員、前鋒和防守員,場面亂中帶笑。我們在場邊大聲喊話,想幫孩子們站好位置,讓他們有機會接到球,但球場太吵了,他們根本聽不見,依然興奮地追着球跑。
我看着場上的女兒,心中浮現一個畫面:「這不就像她的人生旅程嗎?」我可以在旁邊陪伴、鼓勵、建議她怎樣走,但最終,這場比賽還是她自己的。我不能替她上場,也無法替她做決定。有時她甚至聽不見我說的話。但沒關係,她正在一邊探索、一邊學習如何自己面對、自己前進。
身為母親的責任不是替她移除所有障礙──雖然我常常希望能這樣做。我的角色是在她需要時成為她的啦啦隊,在她跌倒時給她擁抱與安慰,在她灰心時提醒她可以再站起來,再試一次。我願意成為她最堅強的後盾,用言語和行動讓她知道:「你被深深地愛着,而且我以你為榮。」而最重要的,是把她帶到那位比我更堅強、永不離棄的主面前。
有時看着她勇敢地面對、努力克服那些同齡孩子不曾經歷的挑戰,我便為她所展現的堅韌而感恩。雖然我們的路不算最艱難,也知道還有許多家庭面對着更困難的情況,但在這條獨特的旅途中,我們有上帝同行。